亮点一:逻辑判断,可能性独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部分一改近几年考试必然性、可能性大概三七分的局面,出现可能性推理独大的现象(可能性考查了9道,往年的必考点——假言命题——未作考查)。让人大跌眼镜的背后,却隐藏着国考命题规律的变化。从之前的主要考查必然性+结论型题目,到后来必然性+削弱型、加强型题目,不难看出,国考逻辑判断部分的考查重点渐渐从考查“判断”过渡到“推理”。相对“判断”而言“推理”更加灵活,而且更能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这也是之后国考命题的必然规律,在之后的考试中,可能性推理部分必然会成为考查的重点。可谓:“可能”有风险,考生需谨慎!
亮点二:定义判断,体现常识
2013年国考的定义判读与去年的一大不同点就是常识性定义比重明显增大,有一半的题目,只需关注被定义项就可轻松解题。近年来,定义判断在逐渐减少具体学科的考查,而是更多的关注我们生活中的定义,此举更能体现公平性原则。国考行测考试本身就是公平的考试,专业定义淡出命题人视野也不难理解。在之后的考试中此类题目定义继续大放异彩。当然生活中的定义我们也要缜密思考,莫要让错误的理解干扰解题。
亮点三:数量考点隐蔽是趋势
对于数量关系,往年明确题型即可作答,今年考点则不易察觉,可以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需要大家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来识别画皮下的妖面。随着公务员考试难度的增加,这一特点必然会成为以后命题的趋势。譬如下面这道题目,表面看需用整除、比例,实则是一道容斥问题。面对如此考法,我们只能疾呼:借我一双慧眼吧!
【考题】工厂组织职工参加周末公益劳动,有80%的职工报名参加,其中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与报名参加周日活动的人数比为2∶1,两天的活动都报名参加的人数为只报名参加周日活动的人数的50%。问未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是只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的( )。
A.20% B.30% C.40% D.50%
【答案】C。解析:容斥问题。设参加周六、周日活动的人数分别为2k,k,只参加周六日活动的人数分别为y,x,工厂的总人数为m,画出如下文氏图:
则依题意,2k+k-50%x=0.8m①,x+y+50%x=0.8m②,解得k=1.5x,y=2.5x,m=5x,未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为0.2m,则所求0.2m/y=0.2×5x/2.5x=40%
亮点四:数量与资料的完美结合
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再次结合,与以往不同,以前是与增长率结合,今年则是与比重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学科间的综合已成为考题的一种趋势,这也提醒我们的考生,综合性思维的人才才是国家未来所需的翘楚。
【考题】某单位原有45名职工,从下级单位调入5名党员职工后,该单位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如果该单位又有2名职工入党,那么该单位现在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多少?
A.40% B.50% C.60% D.70%
【答案】C。解析:设该单位最初的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x%,则可得45×x%+5=(45+5)×(x%+6%),解得x=40%,所以所求为[(45+5)×(x%+6%)+2]÷(45+5)=50%。
亮点五:言语理解片段材料阅读量增加
片段阅读的材料阅读量增加,6行以上的题占60%。原因可能是:言语理解更加注重片段阅读的考查方式。材料长度的增加,更能测查出考生对言语理解深邃、分析透彻、灵活运用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在考场上短时间内迅速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材料主题、准确选出正确答案的能力。此外,片段阅读材料长度的增加,也是跟随高考语文改革步伐的一种体现。这有可能成为未来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命题趋势,对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加强阅读训练,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亮点六:资料分析与时俱进
资料分析最大的亮点就是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材料题材主要体现在就业、交通拥堵、水电等方面,均为民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距离国考仅仅12天,正直国考命题时间,所以材料题材不出所料的关注着会议的热点。这种特点直接体现着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性、职责性,是选拔国考公务人员要求的体现,熟悉三中全会热点,关注热点数据的考生,具有绝对优势。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