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1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驾驭我们脚下的土地必须有与这个不断变化的复杂时代相对应的“世界观”,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舆论贯通能力、文化融合能力。
“中国人来了。”刚刚过去的春天,中国游客的身影出现在世界各个旅游目的地,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的步伐更是吸引了各国媒体注意力——在汉江之滨的核安全峰会上掷地有声地演讲,走入美国马斯卡廷小镇居民家中与老友叙旧,出席汉诺威博览会触摸世界工业创新的脉搏,在这样一幅多姿多彩的中国“春季外交”图景中,人们看到今日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感受到一个执政大党投向世界的深邃目光。
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告诫全党: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0多年来,在对内深化改革与对外扩大开放的现代化路径演进中,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世界正演化成一个“地球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等全球治理问题不断凸显。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数百年闭关锁国的东方古国,完全告别了改革开放前的封闭半封闭状态,甚至也不是刚刚踏入世贸之门的那个“新来的”国家。我们的生活,成为全球场域休戚与共的一环:人们关注外汇牌价、美股走势,年轻人为新款苹果手机排起长队,国际油价的涨跌影响着北京的哥的心情,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跨国公司抢滩京沪等地,“孔子学院”在一些国家纷纷揭牌……对外交往局阵宽展,对外合作规模宏大。不管是国之大事还是民生小事,一个基本趋势难以忽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
一个向世界深入开放的国家,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今日中国面临着前辈们从未面临过的内外环境,国际国内相互影响,内政外交彼此牵连,中国的发展到了最富挑战的阶段。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亚洲东部的这片大陆正日益深刻地与世界结成命运共同体,驾驭我们脚下的土地必须有与这个不断变化的复杂时代相对应的“世界观”。
中央一再强调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这一新“世界观”的核心词。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场域、两个市场,在国内治理思路与对外交往视野对接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才能统筹全局、进退有据;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实际、两种反应,在兼顾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中提升综合决策能力,才能顺势而动、有所作为;面对国内国际两种话语体系、不同意识形态,在交流互动、寻求共识中提升舆论贯通能力,才能增进理解、累积互信;面对国内国际两种生活方式、不同文化样式,在交流互鉴、吸收创新中提升文化融合能力,才能变文化入超为广泛传扬中华文化。
有学者指出,在近10年来70多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超过1/3的主题包含了“世界”、“全球”、“国外”等字样,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即便是在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这种“土生土长”的问题时,也力求在国际视野下寻求判断之道和解决之法。面对这份“中南海课表”,各级领导干部更应深思:今天我们怎样面对中国与世界?如何用国内国际两个坐标系精确定位自己,顺应世界大势赢得更多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如何在国内一盘棋与国际大棋局双重推演的巨大平台上,为中国的未来求解最好的答案?
相关推荐: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信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