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9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择校费的存在,由来已久。近一段时间以来,是否取消择校费的问题在全国各地炒得沸沸扬扬。揭开大辩论的面纱,深掘下去,会发现有政府官员、教育部门、学校乃至教师的利益在其中起作用。大众呼唤教育公平的渴望与利益集团的博弈,孰轻孰重,不难看出。
教育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较为公平的一种途径。但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以来,教育体制改革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及同一地区校际间资源的差距,致使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同时,由于高质量学校是较为稀缺的教育资源,教育对个人日后经济收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对高质量学校的教育需求也有增无减,所以“钱择校”、“权择校”的现象日益严重。
“择校费”有比较深层的社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只有解决了深层原因,“择校费,’才会销声匿迹。有效解决“择校费”的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切实落实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择校产生的原因首先是供需矛盾,所以要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供需矛盾,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而国家目前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比例明显偏低,应当逐渐提高其比例。
第二,促使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合理配置,也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必要途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择校产生的重要原因。这需要各级政府动用行政力,强制规范各学校的办学标准,并将“强校”中大量的优质资源适当向其他学校流动,增强各学校之间的交流,拉近不同学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第三,政府要加强统筹和监管。在“择校费”还没有完全制止之前,应当对择校费收入加以监管,并由政府加以统筹,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要拉近不同学校之间在财力支持上的差距,避免出现“强校”越来越富、越富越强的现象。
总而言之,现阶段,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加大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资源,在努力搞好公办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扶持民营学校的发展,增强民营教育机构的教学力量,保证各类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只有解决了“僧多粥少”的现状,才能彻底解决“择校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