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如何识破片段阅读中的“伪装者”

2018-09-0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9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如何识破片段阅读中的“伪装者”。相信行测考试一定是很多考生需要努力攻克的一道坎儿。行测中涉及的知识面之广,考点之细,需要开始做到在积累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浙江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  
2019年浙江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
  仔细研读下文>>>2019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如何识破片段阅读中的“伪装者”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总是会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从题量还是题型上来说,很多考生都会偏爱它,而其中片段阅读却最是让考生们觉得可以拿高分,考试出来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是考试时间短,信息量大,一不小心就会选择迷惑项,也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伪装者”,伪装者的特征是与原文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又属于非重点,在考场中的干扰性非常强,那么想要做到考试分数高,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就是识别出“伪装者”的特征。下面给大家做详细说明。
  以题为例进行讲解:
  【例1】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英俄翻译试验的首次成功拉开了机器翻译研究的序幕,随后机译研究出现热潮。但由于当时人们忽略了自然语言和翻译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机器自身的局限性,机译系统的翻译质量很差,还闹出了不少笑话。1964年,为了对机译的研究进展作出评价,美国科学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综合调查分析和测试,最后公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否定了机译研究的可行性,并建议停止对机译项目的资金支持。这份报告的公开发表给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机译研究当头一棒,各国的相关研究陷入了近乎停滞的僵局。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机器翻译的研究在早期并非一帆风顺
  B.英语和俄语的相似性更适合于机器翻译
  C.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转换的难度极大
  D.自然语言的复杂性是机器翻译的主要障碍
  【伪装者】C/D。
  很多考生看完文字不知道到底说了什么,一般会读第二遍,发现原文第二行末尾提到了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就去选择C或者D了。到底错在哪里了呢?他们只是原文中的一个词而已,并不能把文段核心意思进行概括。
  【正确答案】A。
  方法1:主题词法,在考试过程中“断章取义”项一般容易偏题主题,那么我们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就可以关注全段的主题词——文段的论述对象。以本题为例,第一句提出“……拉开了“机器翻译研究”的序幕,以及掀起热潮……”,第二句提出各种原因的限制,“机器翻译研究”闹出笑话,第三四句提出美国的报告给正在发展“机器翻译研究”当头棒喝。也就是说本段文字都在围绕“机器翻译研究”展开论述,选项中必须出现此论述,否则属于偏离主题,符合答案的只有A项。
  方法2:识别“伪装者”特征,与原文相关,但仅属于原因或者影响中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主旨是全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我们选择的正确选项大多数是概括项。比如本题中“自然语言”只是我们论述三个原因中的一个,而且没有与机器语言的转换,故C排除。D项原文既提到了自然语言也提到了机器本身的复杂性,而自然语言复杂只是原因之一,故属于断章取义项,要排除。整个文段的写做思路是先提出机器翻译研究,接下来由于原因的限制以及美国的报告结果,使其停滞不前。归纳得知,机器翻译研究早期发展不顺利,A项当选。
  【小试牛刀】
  相对于政府公关,民间外交更具柔性,传播内容和载体更易于被接受,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前,越来越多外国民众来华参观访问,中国越来越多的公民走出国门,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使普通公众更易影响舆论。因此要因势利导,通过新闻媒体、社区组织、民间社团等渠道,引导国内公众主动配合公共外交,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维护国家形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民间外交与政府公关的差别
  B.民间外交在国际交往中的意义
  C.应引导民间外交积极发挥作用
  D.媒体应在国际交往中正确引导公众
  【伪装者】D。
  不少考生看到最后一句中有媒体以及引导公众,觉得D项重复信息较多就选了。
  【正确答案】C。
  解析:回顾上一题讲过的,找到了关键句是最后一句,我们要归纳概括,是指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公众配合外交,换句话说就是民间外交要发挥作用,故C当选。而D项媒体只是途径之一,断章取义,故排除。
  建议大家在省考复习中,遇到类似的选项中出现了大量与题干中信息相同情况,不一定是正确答案,需要看是不是进行了归纳,如果只是选取其并列词语中的一个词而已,就要小心了,它就是“伪装者”,绕开它,去看其他哪个选项起到了概括的作用。希望广大考生能还要多加练习,才能够在最终考试中脱颖而出。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