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简单”的浙江省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

2015-04-03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逻辑判断题是浙江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目,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题后的四个备选项是与这段陈述有关的四个推理,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或说明就可以通过陈述直接推导出来的,要求考生合理运用归纳、演绎、判断等推理方法选出这个正确答案。
  此部分试题由于涉及部分逻辑学知识并且题目设置形式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历来是判断推理部分的难点,也是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难点。浙江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chinagwyw.org/zhejiang/)专家提醒广大考生,这部分往往成为考生之间拉开分数的关键,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结合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加强这类题型的练习,才能提高应试时的做题效率。
  一、逻辑判断解题注意事项
  1.题干中经常有不少对解题没有用处的陈述,要学会提炼题干论证的主干,排除细枝末节和无用陈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如在做某些较难的数理逻辑题时,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稿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做就可以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4.把握好时间分配,可能性推理试题不宜花费较长时间。
  二、逻辑判断解题思路
  1.以题干为主,避免主观判断
  逻辑判断试题虽然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并不专门考查具体的科学知识和逻辑学知识,而是考查应试者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论证等基本的思维能力。逻辑判断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因此,应试者在做题时不应该去质疑题干本身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而是要按照题干和问题所设定的思路去思考,有些选项按照常识来判断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并不能入选,原因就是这些选项与所给材料无关,和问题也无关。这就要求应试者一切从材料出发,不能超出材料的范围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答题。
  2.从备选项中寻找最佳选项
  首先,要从备选项中寻找答案。得出答案不是盲目地去思考,而是带着问题到备选项中去寻找,通过排除不符合的备选项得到正确答案。同时,值得应试者注意的是,不同的题型,解题关键有所不同。前提假设型的题目,题干论证肯定是不充分的,存在逻辑漏洞的,需要应试者从选项中去寻找答案。支持型的题目,需要应试者寻找的是能够证明题干结论正确的选项。削弱型的题目,要求应试者寻找的是能够证明题干结论错误或者与之相反的选项。因果型的题面,必须谨记正确答案只能从题干论述中直接推出来,不能随意增加主观的想象和任何条件。解释型的题目,所选择的答案必须能够解决题干矛盾的。
  其次,逻辑判断的四个备选项,一般而言,两个很容易排除,其余两个选项较难选择。有些应试者由于受思维习惯的影响,总是想寻找到具有必然性的选项。但是逻辑判断题是要选出最佳或者最可能的选项。因此,当问题要求我们去选择一个最能支持或削弱题干论证的选项时,我们的目标往往就是去寻求一个使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增大或者减小的答案,而绝非一定要去寻求一个使结论必然成立或必然不成立的答案。
  3.运用各种技巧,快速得到答案
  有些逻辑判断不需要整体分析,掌握了一些方法就可以迅速作出解答。常见的技巧主要有排除法、代入法、画图法、因果关系法、矛盾关系法等。
  排除法是逻辑判断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有些题目的正确答案不容易判断,但是其他选项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是错误的,通过排除错误答案,进而寻求正确答案。其实质就是要通过排除题干中已经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题干中未涉及的选项作为答案,或者通过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与题干一致的选项作为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排除那些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把剩下的选项代入题干验证即可。在逻辑判断题目中,直接运用此方法的提问方式是:“以下除哪项外,基本上表述了上述题干的观点”“以下哪项最可能是题干断定的一个范例”“以下哪项最接近于题干断定的含义”等等。
  代入法是指选项的正确或错误难于选择,或者感觉无从下手的时候,可以采用代入法。即先假设某一个选项正确,将其代入题干,看是否导致矛盾,如果出现矛盾就说明该选项不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假设某一选项成立代入题干,虽然没有导致矛盾,但也很难说该选项就是正确的。因为有时可能出现没有导致矛盾的选项不只一个的情况。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解答逻辑判断类题目时,代入法要结合排除法,如果通过运用排除法,其他选项均导致矛盾,则剩余的不导致矛盾的选项就是正确的。
  画图法是针对材料内容较多、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使用的。画图可以让应试者对题干各种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如果只是单凭想像,往往容易混乱,难于理清楚各要素之间包含、并列或者排斥的关系。
  因果关系法是探求事物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目中常考的是正向因果推理,即题干论证了充分理由。解答这类题目要求运用合乎逻辑的方法在答案中寻找正确的结果,即由因-果。反之亦然,即由果-因。
  矛盾关系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当选项中有两项互相矛盾,或者题干中有两句话相互矛盾时,其中必然一真一假,在这个结论上再去验证其他选项和条件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三、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1.常规题目出现新变化,阅读和逻辑能力并重
  在国考大纲中对逻辑判断的题目要求是“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因此,在逻辑判断中,最典型的题型就是形式上类似于片段阅读的各种推断题,主要可以分为:直接推论型、加强前提型、削弱结论性等。
  例:有专家认为,家庭装修中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材只能保证有害物质的含量符合相关行业要求,并不代表完全不含有害物质,因此在装修中大量甚至过度使用建材,仍会导致有害物质累积超标。由此可以推出( )
  A.建材行业应该进-步严格环保标准
  B.建材行业应努力降低产品的有害物质含量
  C.挑选好的建材可以有效避免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
  D.适量使用建材才能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最后一句话就是这段文字的所要阐述的中心内容,即不管装修建材是否符合相关要求,都有可能使人中毒。因此很容易发现C项是错误的,而A、B两项虽然是正确的,但和文字关系不大,因此也不能作为“由此推出”的合理答案,则D项为正确答案。这类题型是逻辑判断中比较常规的题目,出题形式和片段阅读极其相似,而要做好这种类型的考题关键是要仔细分析所给文字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这就不仅仅考查了考生的逻辑能力,还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
  2.注重数学知识在逻辑考题中的使用
  除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逻辑判断中还有很多考题中涉及到了一些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题会帮助我们很快理清题中的逻辑关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赵、钱、孙、李四个人中既有大人也有小孩,给他们称体重时,赵、钱两人的体重几乎等于孙、李两人的体重;将钱、李对换一下,赵、李两人的体重明显大于孙、钱两人的体重,并且赵、孙俩人的体重还小于钱的体重。
  根据题干信息,下面哪项是赵、钱、孙、李的体重的正确排序(由重至轻)(  )
  A.李、钱、赵、孙
  B.李、钱、孙、赵
  C.钱、孙、李、赵
  D.钱、赵、李、孙
  解析:这道题乍一看所给条件非常杂乱,很难得出四人的体重关系。那么在遇到比较或者排序类问题的时候,就要借用数学中的方程及不等式组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题。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系:
  赵+钱=孙+李 ①
  赵+李>孙+钱 ②
  赵+孙<钱 ③
  利用数学知识,用②-①可知 李>钱 ④
  再将④代入①得 赵>孙 ⑤
  由③④⑤可知 李>钱>赵>孙
  因此,很容易得出A项为正确答案。
  3.要注意出现的新题型,把握命题趋势
  相对于其他题型,逻辑判断题的确考查方式非常丰富,但绝不是毫无规律,恰恰相反,隐藏在背后的规律性很强。逻辑判断可以说是公务员考试中题型种类最多的一部分,甚至有些题型看上去类似,但是在细节处又各有不同,近几年来更是新颖的题目不断出现,题型的变化也越来越丰富。
  例:有三个骰子,其中红色骰子上2、4、9点各两面;绿色骰子上3、5、7点各两面;蓝色骰子上1、6、8点各两面。两个人玩掷骰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先各选一个骰子,然后同时掷,谁的点数大谁获胜。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先选骰子的人获胜的概率比后选的骰子的人高
  B.选红色骰子的人比选绿色骰子的人获胜概率高
  C.获胜概率的高低于选哪种颜色的骰子没有关系
  D.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解析:这道题出题形式很新颖,类似在数学运算中经常出现的“数学游戏”。但是和数量题不同的是,这道题考查的是一种逻辑关系。题目要求很简单,我们需要分析的是三个骰子哪个获胜的概率大。根据题干,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这种关系:
  红:2、4、9
  绿:3、5、7
  蓝:1、6、8
  那么根据排列组合的规律,红色胜过绿色的概率为4:9,即一共有9种排列情况(3×3),而43、93、95、97四种情况是红色获胜,同理绿色胜过蓝色的概率为4:9,蓝色胜过红色的概率为4:9,也就是我们可以用不等式得出获胜概率是绿>红;蓝>绿;红>蓝。因此可以发现没有任何一粒骰子获胜的概率是大于其它两粒的,这种关系其实非常类似我们经常玩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因此我们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为D项。这道题中的规律也经常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田忌赛马”的故事。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