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申论热点:“过度教育”背后的秘密

2013-09-23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背景链接】


  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由于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等原因,中国教育在整体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局部的过度教育。


  【概念】


  所谓“过度教育”是指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水平大于他所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教育水平,比如说大学生掏粪工、研究生清洁工等。反之则是“教育不足”。


  【原因分析】


  1. 市场作用的结果。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的大背景下,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同步得到了提升,水涨船高,随行就市,这些优势“地区和行业”自然就更加青睐高学历的人才。


  2. 传统观念的影响。“学历高、工作好、权力大、收入高”,渐渐成了许多人心目中唯一的成功标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不自觉地套上了“成功”的枷锁,留不到大城市回到小乡村就是失败,进不了“体制内”徘徊在“体制外”就不是成功,正是这种社会普遍弥漫的“成功焦虑症”逼迫着许多人去接受过度教育,以求“功成名就”被社会认可。


  【危害分析】


  首先,过度教育支配了有限的教育资源,让高学历者从事着低学历者可以胜任的工作,恰恰说明教育投资回报率低,这对于教育资源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其次,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是一体两面,长期下去必将拉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差距,加剧“马太效应”,不利于从总体上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此外,过度教育的氛围会使得毕业生为寻求理想职位而继续教育,周而复始地投入过度教育,往往会形成教育恶性循环,不利于人力资本潜能的发挥。


  【解决措施】


  1. 建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公平,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


  2. 完善各种就业保障制度,从而改变人们的择业观念,改变不合理的成功评价标准。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