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7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1月4日,哈尔滨448名事业编环卫工正式上岗。此前招聘共有2954名本科生、29名研究生成功报名。其中22个研究生落选,主要因对环卫工作认识不够。落选者之一的王洋称热衷体制内身份不仅为稳定,落户到城市会带来就业、教育等优势,“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1月14日《华商晨报》)
前不久,29名硕士争抢哈尔滨事业编制环卫工引发社会关注。如今尘埃落定后,落选研究生一句“死也死在编制里”,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有人感叹“编制诱惑”魅力巨大,有人质疑择业畸形大材小用,不过,笔者倒以为,对于这样的言论公众不必过分担忧。
俗话说,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在自主择业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必须予以理解和尊重。从另一方面讲,也只有保障人才的自由流动,才能推动社会资源配置达到优化组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如果把事业编制比作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来,都属于正常现象。在硕士争当环卫工的同时,也有诸如安徽双硕士美女辞掉事业编制开网店这样的逆向选择。因此,据此担心编制对于人才的“虹吸效应”纯属多虑。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卫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提升,不再是单纯的“一把扫帚扫大街”,而是成为集干扫、湿扫、吸扫等于一身的技能化、专业化工种。于是,原有环卫作业队伍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术岗位作业人员不足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招聘年轻的高端人才,有助于补充新鲜血液,满足环卫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研究生当上环卫工,也并不意味着专业不对口、大材小用。学食品卫生的,可以发挥对于食品垃圾处理的专长;学计算机的,可以探索数字化管理提高环卫作业效率,只要用心去做,总能找到学以致用、施展才能的舞台。
此外,还应看到,此次招聘的岗位都是面向一线的工种,包括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员、清扫员等。而在我们的记忆中,这些岗位大都是临时工,甚至不乏“78岁老太做环卫工36年仍为临时工”这样令人唏嘘的例子。为一线环卫工落实编制,解决户口,这无疑是对底层劳动者的人性化关怀。而对于研究生来说,解除了一系列后顾之忧,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在基层岗位上锻炼磨砺,洗去书生气息,涤荡浮躁心态。前不久,浙江武义县新录公务员上岗前先当5天环卫工被指蜻蜓点水,相比之下,哈尔滨事业编制环卫工则要在一线岗位至少干满3年。无论今后是走上管理岗位,还是从事别的事业,这“接地气”的三年对于他们来说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当然,编制内外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的确存在,对此,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在稳步实施中,附着在“编制”上的“光环”终将褪色。但这些无关一个研究生的意愿,对“死也死在编制里”上纲上线,是夸大了编制的魅力,低估个体的情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奉编制为圭臬,就有人视之为草芥。再者,生活总要继续,考不上环卫工的硕士,还会为自己寻找一份稳定工作、留在城市里面发展的理想去他处寻梦,难不成还真要吊死在编制这棵歪脖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