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经济常识精选练习题四

2013-09-09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B?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D?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4.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B.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D.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5.商品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6.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从低级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高级社会经济形态

  D.先进社会经济制度取代落后社会经济制度


  7.推动社会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8.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由原来的100%变为()。

  A.150%,100%B.150%,200%C.100%,200%D.150%,300%


  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

  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B.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D.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2.处于购买和销售阶段的资本可统称为()。

  A.流动资本 B.流通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13.目的在于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及对剩余价值生产影响的是()。

  A.资本循环 B.资本周转 C.资本流通 D.资本增值


  14.外资经济就其性质说,是()。

  A.单纯的社会主义经济

  B.单纯的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15.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6.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是()。

  A.多种经济成分并存B.存在着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C.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化大生产


  17.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是()。

  A.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不同

  B.各全民所有制企业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存在差别

  C.各全民所有制企业属于不同所有者

  D.各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18.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实现政企分开

  C.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D.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19.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公司制的核心是()。

  A.企业法人制 B.有限责任制

  C.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D.科学的管理制度


  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

  A.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国有资产的所有者 D.宏观经济调控者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C【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建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因此,二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3.D【解析】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资本积累过程的分析以及平均利润学说的提出是马克思对前人学说的总结和归纳。列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第一个对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作出了全面深刻的科学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4.C【解析】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5.C【解析】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是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式。


  6.B【解析】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身的性质,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7.C【解析】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8.D【解析】若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2=6(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6/4=150%。若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劳动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随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相对压缩2小时,为4-2=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2=6(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4+2)/(4-2)=300%。


  9.D【解析】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而在工人工作日中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是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超过一定点”指的就是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10.B【解析】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内的劳动能力,而劳动则是劳动能力在生产中的耗费和发挥,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11.B【解析】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整个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因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运动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价值增值。


  12.B【解析】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都属于流通过程,在这两个阶段发挥作用的资本是流通资本。其他三个选项中,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指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商业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能资本。


  13.B【解析】考查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4.C【解析】外资经济是经我国政府批准,在尊重我国主权、接受我国政府监督和管理的前提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就其性质来说,属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5.D【解析】企业可用于分配的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挂钩,职工个人收入与劳动贡献即效率挂钩。


  16.C【解析】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区别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17.D【解析】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是归全体劳动者所有的,但在各个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却是相对独立的。


  18.A【解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B、C、D三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内容。


  19.C【解析】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B【解析】在国有企业中,国家作为出资者享有所有者权益,企业对其经营管理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只有政企分开,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