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1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近期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恐怕莫过于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莫言了。瑞典皇家文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中国籍作家第一次获得世界文学界最高奖项,打破了“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可以获诺贝尔奖的杰出人才”的疑问,也将促进世人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新认识。
毫无疑问,莫言获诺奖,是值得拍手庆贺的。莫言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写作,就广为中国民众所认可和喜爱。和他一道的众多“先锋”作家,将中国的当代文学推上了新台阶。这样一位主流的、有代表性的作家荣获诺奖殊荣,既是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集体肯定,也是对数量庞大的中国读者感情的正视和认可,体现了诺贝尔奖项的世界性。
莫言获奖,足以让人憧憬和联想。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绝不能仅仅是经济和GDP,文化尤其是当代文化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而言,我们的文学能否借此机会,努力发挥文学塑造人的灵魂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真正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对世界而言,作为世界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能否借此契机,推动中国在走向世界、参与世界、贡献世界的征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值得思考和努力实践。
当然,诺奖尽管很荣耀,但说到底也只是一种称号。莫言本人对于荣誉,就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对于当下文学的现状,更是有着深深的忧虑。在2011年的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莫言坦陈获奖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得了奖就忘乎所以,那是可耻的行为。必须清楚地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要把目光向那个方向看,盯着那个荆棘丛生、没有道路的地方。那里有绝佳的风景,那里有‘高人’在向我们招手。”无疑,这段话在一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那些被荣誉冲昏了头脑,认为中国文学随着诺奖的获得就脱胎换骨、一步登天,进而洋洋自得的人,应该向莫言学习。
至于那些认为“钱学森之问”已经成为过去时,认为诺贝尔奖也不过如此,以后自然就该轮到中国的简单想法,不仅是对诺奖的玷污,更是对国情的无知或自欺欺人。作为对国人“诺贝尔奖情结”的回应,强调以平常心看待诺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在科技领域,中国离诺贝尔奖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两弹元勋”钱学森去世之前提出“钱学森之问”的苦心,是直指我们的大学培养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就算钱学森再世,此次莫言获奖,大概也抚慰不了钱老心中的困惑和遗憾吧。(罗容海)
【免费参与】面试送书 | 面试讲座 | 密卷 | 面试报班优惠 | 面试体验营
【面试备考】面试热点 | 面试技巧 | 面试礼仪 | 面试特点
【面试专题】2012年新疆公务员考试面试专题
【面试课程】2012年新疆公务员考试面试课程(八地州同时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