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3-06-17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3年度上海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昨日(23日)开考,上午考《申论》,下午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专业科目。
  据介绍,在招考职位要求上,市级机关,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街道乡镇以及垂直管理部门、政法部门基层单位的招录职位,对基层工作经历不作要求,鼓励和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工作。
  公共科目考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分A类和B类两类试卷,其中,报考条件规定“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考A类试卷,报考条件规定招录对象基层工作年限“不限”的职位考B类试卷。
  据悉,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于2013年1月30日通过上海市公务员局网站、上海“21世纪人才网”、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chinagwyw.org)公布笔试合格分数线和笔试合格人员的笔试成绩。笔试成绩合格者可于2013年2月18日9:00至22日18:00参加上海市统一组织的网上职位报名,且接受招录单位的资格审查。   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简要概括材料1-5的主旨。   【参考答案】   近期出现的网络问政、节假日黄金周免费通行等政策的决策过程说明了公共政策科学化是中国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归宿,推动公共政策科学化需要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近年来,政府施政更加注重保护和尊重公民的参与权,同时公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也逐渐增强。在公共政策出台过程中,要从理论脉络、机制设计和实践经验的角度广泛汲取民意,既可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又可强化公众了解政策从而作出科学安排。   二、概括“五一”黄金周是否恢复的不同观点。   【参考答案】   对于“五一”黄金周的恢复问题,目前存在支持和避开黄金周存废两种观点。   支持恢复“五一”黄金周的观点认为:第一,恢复“五一”黄金周将极大缓解目前“十一”井喷的现状,为各大旅游城市、景区的拥挤现状起到分流作用;第二,要在保留小长假的基础上增加元旦黄金周,以达到为春节黄金周分流的目的。   避开黄金周存废问题的观点认为:第一,解决假期拥堵的关键不在于恢复“五一”黄金周,而在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第二,黄金周的确在前些年起到了促进经济、拉动消费的作用,但是现在的黄金周更多体现出的是弊端,应该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1.针对十一黄金周井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十一黄金周井喷现象是由休闲需求、政策、制度、管理、旅游资源等多重因素导致的:   休闲需求: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物质文化需求增强,旅游消费能力增加。   政策: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和174家景区门票降价的利好政策增强了民众旅游意愿。   制度:我国长假较少,而今年恰逢中秋与国庆双节连休,导致国内旅游超强增长;带薪休假等福利未能落实到位,集中放假的方式导致游客扎堆出行。   管理:景区管理不到位,信息服务系统不足,未实施预警限客、分流游客。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尤其是精品资源稀缺,出游窗口有限,景区承载力不足。   2.对十一黄金周井喷如何破解提出对策。   【参考答案】   针对十一黄金周井喷问题,提出以下破解措施:   引导树立正确的休假理念。加大宣传,强化健康休假方式的舆论导向,引导整个社会逐渐形成带薪休假的理念与共识。   建立健全休假制度。适应民众需求,加强以带薪休假为抓手的制度建设,从调整大众休闲时间着手,带薪休假制度与错峰休假相结合,为全民打造有品质的长假文化。   完善政策体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从民生、市场等多个角度实施、完善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旅游景区价格调整等政策。   强化旅游管理。加强旅游景区的管理规划,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及时播报旅游相关信息;建立科学预警防御、疏导机制,加强景区协调管理,及时加快人流疏散。   加强景点开发建设。尤其是知名的5A级景点,满足热门景区供不应求的现状。   四、谈谈欧美带薪休假是否符合我国国情。   【参考答案】   欧美带薪休假不符合我国国情,原因有三:一是实施时间较短和管理经验不足,欧美带薪休假时间长、管理经验丰富,而我国企业管理经验相对不足;二是经济基础薄弱和权利保障不足,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具体措施,很多企业在员工休假时只开“基薪”,影响员工享受休假制度;三是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明显,致使带薪休假制度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中并不困难,但难以在非公企业推行。   五、以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为主题,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参考例文】   加强民间组织参与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   制定公共政策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前进,政府管理的事物越来越多,出台的公共政策难免偶有失误,就会对政治、经济、文化的顺利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为此,政府应改革决策机制,加强民间组织的参与,使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公民参与决策已成必然趋势。但我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一时之间无法实现全体公民参与决策,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民间组织的大量涌现,民间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逐渐具备了代表社会大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条件基础。为此,政府应加强同具有公民代表属性的民间组织参与决策,共同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   民间组织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当今社会问题日趋复杂,政府获取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相关政策的制定。民间组织立足于基层,与群众有着紧密的接触,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们能够将真实信息及时地转达政府,从而为政府决策获取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为此,加大民间组织参与政策制定的参与力度,可以避免了因信息不完整而带来的政策低效。   民间组织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保证。民间组织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向决策者提供了政策制定所需的各种意见,尤其是在为政策制定系统提供参谋方面,专业性较强的民间学术研究组织能够发挥较大的影响,起到智囊团的作用,保证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准确。   民间组织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民意诉求。民间组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基础,它能够整合所代表群体的利益诉求向政策制定部门进行表达,这样一来民间组织的广泛参与就加深了政策的民主化程度。政策只有在广泛吸取了各阶层利益之后才能协调一致正确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要求,民间组织的参与正好可以实现政策公平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引入公民的参与,只有加大同民间组织的合作力度,确保公共决策贴近实际情况、符合人民意愿,才能最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公共政策在科学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更多详情请查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