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预测一:十八大亮点

2013-09-0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2013年10月份报名,11月底或12月初笔试,目前国家公务员局暂未公布任何有关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政策,建议考生随时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另外,为帮助考生了解考试政策,本站特开通答疑平台,为考生答疑解惑,考生也可加入国考qq群139076462讨论相关政策或题目,也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chinagwyw/)进行咨询。
  纵观十余年数十次公务员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行测中的《常识判断》都与国家社会热点直接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建议大家考前一定熟悉掌握去年隆重召开的十八大。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精神是我党我国新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指导方针。对今后五年的公务员考试,必定有着实质性的重大影响。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对我们把握、认识、备考公务员考试热点,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依据中宣部有关资料,编辑了《十八大亮点与公考热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一、十八大的主题与《报告》结构
  十八大确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个主题,鲜明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一是旗帜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奋斗目标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即:在未来5年要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道路问题——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四是精神状态问题——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这是我们公考答题的指针和依据。
  十八大报告共分四大板块、12个部分:
  第一板块: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是报告的总论。主要论述过去5年工作和10年基本总结,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板块:第三至第八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具体展开。分别就目标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作出论述和工作部署。
  第三板块:第九、第十、第十一部分。分别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作出部署。
  第四板块: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主要对下一步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和作出部署。
  二、十八大新亮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求真务实,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决策和历史贡献。
  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要求时提出“四个更加自觉”和“四个深入贯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新表述。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也是对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表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高度
  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及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在关系。
  这是党的十八大的重大理论贡献。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提出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深刻揭示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
  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是深深扎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的,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特色”的新论断。
  十八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这“四个特色”的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首次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首次提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十八大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表明我们完成历史使命的决心和信心。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内容
  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
  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十八大从五个方面丰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倍增”,把国强和民富并重,体现了在不断增加综合国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更加振奋人心。
  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目标。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用“五个加快”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新构建
  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为五大建设并列提出。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就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这是党的十八大的重大理论创新。
  揭示了新发展方式的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这“四个着力”和“四个新”,为新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特别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三个平等”的公平竞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提出了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途径。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相比较,这里关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途径的表述发生了重大变化,去掉了“市场化、国际化”,增加了农业现代化。新的“四化”同步发展,是我们党对推动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做出的重大调整。
  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
  要求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三个更加注重”的着力点。
  十八大报告指出,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表明了我们党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决心。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
  首次提出法治思维。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进十八大报告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报告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表明了我们党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一论断深刻把握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总态势。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鲜明亮点。
  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作出新表述。
  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显示出推动科学发展、增进人民福址的坚强决心。
  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
  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一新提法,极大拓展了我国发展空间。
  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双重历史新任务。
  十八大报告指出,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对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任务的新充实。
  提出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指出,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指明了方向。海洋、太空、网络“三大空间”,极大地拓展了国家安全领域。
  提出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提出,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这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发展。
  对国际关系提出“三要三不要”的新主张。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表明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立场。
  五、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自觉
  对党的建设主线进行了新的概括。
  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比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主线的表述增加了“纯洁性”要求。这是对党的建设主线进行新的概括,大大扩充了党的建设的内涵,回应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做了新的调整。
  关于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五大建设的顺序,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表述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反腐倡廉建设的位置从第五位调整到第四,凸显了反腐败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对党的建设目标做了新的定位。
  十八大报告着眼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党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新定位。提出“四自、三型”的目标,即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新表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定位,又提出了新要求。
  对践行党的宗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求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首次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这是继十七大提出党代会任期制后,又一新的提法,是促进党内民主的有力举措。
  首次提出建设“三清”的廉洁政治。
  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首次提出增强党的“四个意识”。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增强这“四个意识”,是全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关键,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保证。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