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申论,考生最喜欢问的一句话是,今年可能考什么。考什么就是申论考试的热点。这成为广大考生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对于申论热点的学习,考生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积累,考生可结合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chinagwyw.org)提供的申论热点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注意里面的思维逻辑,分析方式,找到其中的规律特点。同时还要多看一些时政新闻,对当前社会上的事件有所了解,并在看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分析出其中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多做练习,看的多了,想的多了,再运用到实践中也就容易了很多。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系统介绍了申论常考题型及申论作答技巧,考生可通过教材系统复习。
时事评论背景:
据报道,从今年7月1日起,上海将实行居住证积分制度。目前,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等城市都相继出台了居住证制度。今年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其核心目标就是让非户籍人口的权益得到保障和重视,使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应有的待遇。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户籍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户籍改革。户籍改革已被中央列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关系无数人的切身利益,为社会所广泛关注。人们明白,户籍改革是大势所趋;人们也担忧,户籍改革会不会带来种种难题和风险。
一、“带地进城”会不会增加土地撂荒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转户进城主要以征地“农转非”、“土地换社保”方式获得市民身份和待遇。但随着农村土地附着权益增加和农民将土地作为保障的需要,很多农民转户进城不愿放弃农地,甚至出现激烈的“土地维权”。
为保障转户农民土地权益,国务院办公厅在2011年第9号文件中,要求“现阶段,农民工落户城镇,是否放弃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必须完全尊重农民个人意愿,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作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验区,重庆在户籍制度改革中,也规定“户籍不用土地换”,农民转户进城后,仍可保留农村土地权益。
农民进城不用放弃农村土地,是平稳推进城镇化的一种尝试。“土地与户籍脱钩”能保障转户农民土地权益,但也有人担忧如此一来农业生产会出现两个风险:一是农民进城后,其农村土地被撂荒;二是农地细碎化,不利于规模经营。
二、放开户籍会不会“一窝蜂”进大城市
我国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转户农民到底主要应该进入小城镇还是大中城市历来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一些专家认为,城镇化发展,应重点引导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这对拉动GDP和财政收入作用明显,效率也比较高。而很多农民却说,进入大城市,如果没有稳定的就业渠道,可观的收入,将难以立足。
城镇化不是农民“一窝蜂”地进城,而是农民理性地有选择进城的过程。在重庆,有近6成农民选择转户进入小城镇,很多人表示,大中城市的居住环境固然比小城镇整洁、方便,但居住成本也比小城镇高很多。在城里吃饭贵、看病贵、住房贵,连喝口水都要花钱,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没有足够的钱买房,肯定不愿搬到主城或区县城。
农民自主转户进城的分布格局,给政府城镇化政策以启示:以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优先选择,使中小城市、小城镇成为吸纳农民的主要载体,在财政投入、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方面给予倾斜。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让转户农民在城镇“留得住,容得下、过得好”,就必须不断加快小城镇、中小城市产业发展,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同时完善其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能力,使人们能过得方便、舒服。
三、巨大成本会不会带来改革风险
“钱从哪里来”这是困扰诸多民生改革的难题。在户籍改革中,每年大量农民转户进城,要使他们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也需要巨大投入。而解决户改成本难题,关键要巧妙设计,政策引导,让政府、企业、“新市民”等社会各方共同分担,让巨额改革成本“化整为零”。
对转户“新市民”而言,核心要义是让“农民带着财产进城”,使土地增值收益侧重于解决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一方面通过改革征地制度,调整现有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结构,大幅提高农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另一方面是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在农民自愿前提下,探索制度创新,使农民耕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实现市场化变现。
对企业而言,应强化其依法承担转户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成本的意识。按照规定,在农民工转户后,养老、医疗保险企业缴费比例将提高,这些成本花费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而政府则应承担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成本。农民工早已作为常住人口居住在城市,其转户后,并不会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大的冲击,农民工转户后社会保障待遇的提高,由政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就业培训、保障性住房建设、学校配套等方面加大投入,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
同时,作为一种制度探索,政府也可以调整目前土地出让金用途分配,将一定比例土地出让收益专项用于农村转移人口的保障性支出,以弥补“新市民”公共支出的短板。
专家认为,户籍改革的成本投入,从时间上看,并非一次性投入,而是有着10年至20年的分摊期,相当部分成本不需要即期支付。例如,在城市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养老和医疗是支出大头,但从目前来看,主要转户对象是新生代农民工,大规模资金需求会在20年以后发生,不会形成当期的资金压力。如果制度设计完善,农民转户规模平稳,不会产生大的改革风险。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