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发表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文学
讲座,他以回忆母亲开头,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介绍了自己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痛心疾首地述说了和母亲在一起感受到的世间冷暖,尤其是贫困、歧视、暴力带给他和母亲的坎坷经历,他用这种方式与世界性普世价值对接。
莫言的回忆如下:关于母亲最初的记忆是他失手打碎了家里唯一一个暖水瓶,当时他害怕地躲了起来,母亲最后并没有责罚他,而是发出长长的一声叹息。毫无疑问,这是贫穷导致了莫言的强烈担心和自责感。
令莫言至今难忘的是在挨饿的年代,叔叔从供销社弄回来半麻袋豆饼,这半麻袋豆饼藏到哪儿,莫言就找到哪儿,老想偷吃,很长一段时间折磨得他夜不能寐。莫言不会忘记那时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低矮的饭桌边上喝野菜汤的情景。孩子们夹在大人之间,坐在爷爷做的各式各样的栆木板凳上嗅着难以下咽的野菜汤,瞪着眼出神。
莫言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莫言二十岁之前唯一的一次照相,大约是在1962年春天。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
尽管那个时代在莫言回忆中十分可怕恐怖,但是母亲的大爱照亮了一切。让莫言最难以忘怀的还是母亲对贫苦人群的悲悯之心,有一年中秋莫言家吃饺子,每人只有一碗,一个老乞丐前来乞讨,母亲给了这个老人半碗饺子。让莫言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当年跟母亲去卖白菜多算了一位老人一角钱,莫言的母亲觉得儿子给自己丢了脸。因为相貌丑陋,自己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很多人都嘲笑他甚至因此打过他。莫言因此苦恼过,最后还是母亲开导他,让他多做善事,这样丑也能变成美。
正是这种经历,使得莫言发奋努力,把苦难变成自己的财富,写进了自己的小说之中。莫言后来说:回顾往昔,我确实是一个在饥饿、孤独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我经历和忍受了许多的苦难,但最终我没有疯狂也没有堕落,而且还成为了一个写小说的人。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度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那就是希望。
莫言表示,“不管小说起源于梦境或是发端于现实生活,但最终都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在诸多小说之中,最贴近他自己的是《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
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莫言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字,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
报告。
幸好,莫言没有面对诺贝尔奖沾沾自喜,而是在怀念母亲的同时,揭了祖国母亲的丑。尽管对于莫言的
演讲内容,国人评价也参差不齐,褒贬不一,但是莫言的仗义执言,无疑有助于改变祖国母亲当年的丑,更让人们不要忘记昔日之痛,共同珍惜今天,让祖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美丽,同时也会深深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2013上海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告
2013上海公务员考试公告解读
2013上海公务员考试专题
2013上海公务员考试政策问答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21世纪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