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拿什么填平国人的“信任洼地”?

2013-12-09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前不久,社科院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报告称,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再度下降,已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7成国人不信任陌生人。报告一出,引起强烈反响。

  “毒食品”多发,让公众闻之色变,“舌尖”变得警惕;“钓鱼执法”频现,也瓦解着社会信任链条;而见了老人倒地不敢扶,也成“彭宇案”的后遗症……

  这些尴尬景象,构成了转型中国的世态剪影。将其合并同类项,不难得出“信任缺失”的命题。

  信任流失,像块疤痕,烙在了公共生活的肌体上。它是道德危机的引擎,也是社会“沙粒化”的助推器。老百姓成“老不信”,“逢官必疑”屡见不鲜,“不要和陌生人讲话”成常态,都是社会信任度下跌的鲜明写照。

  当人们打开水龙头,担心水质不干净;在外吃饭,“地沟油”“瘦肉精”等的阴影挥之不去;捐款献爱心,又害怕沦为郭美美们炫富的资本……不信任感,难免会郁结在心头。而“7成国人不信任陌生人”的结论,无疑是对信任匮乏的直观呈现。

  社会信任的纸张上,若出现褶皱或裂痕,那公共生活也会失去厚重的质地,承载不了人际依存与温情的重量;人们也会陷入“原子化生存”的境地,抱着“孤岛心理”,以狐疑眼光去打量人与事。

  当社会总体信任“不及格”,甚至跌至冰点,不免会冷却生活的热度,加剧矛盾丛生、隔阂加深。

  为信任缺失归因,自然是重塑信任伦理的起点。社会信任支点的松动,离不开多重因素的作用:转型带来的观念冲刷,消解着传统信任模式的基底,建立在血缘与地域基础上的“熟人信任”,在陌生人社会逐渐被动摇;社会整合机制运行的失当,包括制度规范与践履,也对信任造成了毁损。

  要填平“信任洼地”,就该弥合价值共识的裂缝。在多元社会中,对某些规则的恪守,比如诚信、公平等,应成底线性的社会共识。

  试想一下,如果在人际交往里,以邻为壑的设防心态很常见;在市场交易中,诚信成了奢侈品,在假冒伪劣中日渐被剥落;在慈善领域,密室化运作阻滞着监督的步伐;在官民互动中,政务信息能见度低,官员财产成谜……不信任,势必会混同“警惕心”一块,成为公众的市侩姿态。

  说起来,信任度下滑,并非像一堵墙的瞬时坍塌,而是一砖一瓦的累积式崩碎。首当其冲的,是权力失范对公信的透支.而修复信任裂痕,也需制度补全。它是积沙成塔式的:譬如说,建立“毒食品黑名单”机制,洁化食品安全生态;将权力关进笼子,增进政务透明等,避免公信力的崩塌。

  信任“跌倒”了,终需社会共同扶起。信任的暗地,固然要制度阳光的照进,但制度背后是人心。在倒逼制度补全的同时,我们也该反求诸己——毕竟,信任氛围的构筑,公序良俗的形成,有赖于个体心灵习性的涵养。

  上海市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报名精准指导

       上海市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调剂六大技巧

  上海市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岗材料 历年各岗位录取分数线

  上海市201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检索

  相关推荐: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课程

       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名师指导免费一对一

       201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面试完胜备考计划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21世纪人才网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