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有17.7万人,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就业创业工作形势仍然复杂严峻。24日,市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本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之二》显示,“公务员(课程)热”继续降温,比2013年、2014年分别下降3.2个、0.7个百分点。
此次调查对象涉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高校的2071名应届毕业生。受访毕业生中,专科(高职)、本科、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生)比例分别约为29.1%、59.5%、11.4%,上海以外地区生源占四成。
公务员仍是择业首选
虽然“公务员热”降温,但由于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就业稳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是择业首选。调查中有33.3%的受访毕业生择业首选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其次为“外资企业”(32.1%)、“国有企业”(22.8%)和“私营企业”(9.5%)。外企继续受青睐,2015年毕业生选择外资企业的比重比2013年、2014年分别上升5.6个、1.4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虽对私营企业依旧缺乏热情,但较2013年、2014年比重分别上升3.3个、2个百分点。自身发展前景、用工权益保障和收入稳定性,仍是阻碍毕业生走进私营企业的三大顾虑。
薪酬、福利待遇是硬条件
对于择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在“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户籍”、“工作地点”、“发展前景”、“与兴趣、性格相符”、“企业(单位)文化和工作氛围”、“企业(单位)性质与规模”7项因素中,薪酬和福利待遇始终是受访毕业生择业最看重的“硬条件”,有77.4%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此项因素最重要。同时,发展前景成为毕业生们最看重的“软条件”,有58.5%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此因素最重要。
调查显示,71.7%的已签约受访毕业生对签约结果表示满意,对“工作稳定”、“工作地点”、“单位文化和工作氛围”、“单位性质”等方面满意度相对较高。然而,对“薪酬和福利待遇”满意度却相对较低,63.2%表示满意,32.3%表示一般。
调查显示,已签约的受访毕业生认为求职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专业背景(44.1%)、有工作或实习经历(41.8%)、对收入、待遇等要求合理(20.9%)。
问及“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地时,会充分考虑哪些方面的意见”,有73.4%选择“父母的意见”,说明父母的想法对于毕业生就业择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