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考情分析
2013-06-13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历来都被称为是“中国第一考”,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共招考8685人,竟吸引了近四十万人报考公务员,平均考录比例超过57:1;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共招考8619人,共有40.8万人报考,比上年增长了4.4%,显然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几年来,山东省报考公务员人数数量增长极为迅猛,仅仅6年,便由2003年的7万余人增长到2010年的40余万人,翻了两倍有余。
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3月27日至3月31日,笔试时间是4月25日。相关报考的公告、大纲、指南在报名前三四天左右才会公布,即报名至笔试,只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将不可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一向参照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与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并列为公务员考试较难的省之一,2010年山东省与江苏、天津等省级行政区联考,由国家统一出题,难度略有降低,但与国考一致。
观察历年来题型的变化,可看出山东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在逐步向国家靠拢,题量与国考一致,均为两个小时须答完140题,而个别题的难度比国考犹甚。2010年联考,山东公务员考试的题量降到了120题,考试时间长度仍是120分钟,较往年略有降低。可见,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变化趋势是向国考靠拢。
另外,申论科目的介绍在考查应试者能力以及措词上也非常接近国家公务员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简称AAT)是指专门用于测查与行政职业上的成功有联系的一系列心理潜能的标准化考试,预测应试者在行政职业领域内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这种考试测验的是一个人在多年生活、学习和实践中通过积累而形成的能力,其性质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
历年来,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都有如下五大模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每部分的顺序不尽相同,但资料分析基本上都放在最后一个模块。题型均为客观型试题。
山东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区别于其他省的特点在于,其常识部分有两种题型,一为单选题,二为不定项选择题。虽然并不一定是每次都考两种,但这却是山东省常识类题型的一大发展趋势。
题量方面,从近四年看来,除2006年是一个半小时(90分钟)答完100题以外,其余年份为两个小时(120分钟)答完140题。对答题的速度要求比较高。
总体而言,近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特点为:
1、模块分类保持稳定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五部分内容。公务员考试之所以一直把这些内容当做基础知识考查,是因为这些内容都与公务员的实际工作紧密相连,能集中反映应试者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国家机关行政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试题难度逐年加大
比较近两年的真题,可发现题目总量在下降,但难度却在逐年上升。
具体而言,就是常识判断出题更加灵活,考查的知识面更广、更深。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中则常出现迷惑性很强的选项。需要应试者仔细阅读、读懂文段意思再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数量关系侧重考查应试者在短时间内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更强调对巧算、速算技巧能力的考查。逻辑判断难度明显加大,需要具备专业的逻辑知识与深度的逻辑思维。资料分析在考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计算能力的考查。
3、题型设计每年创新
每一年的行测题型都有变化,题型上都有创新。试题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而题型创新则是形式创新的关键。现在有关公务员考试的辅导教材和培训班很多,对已有的题型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一套快捷的解题方法。命题中心为了“反培训”,设计新题型是最好的办法。每一年的考试大纲会详细介绍具体题型,应试者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对比。
每一个模块都有它自己的命题趋势,下面将一一细讲:
1、言语理解与表达
(1)选词填空
这一题型是在2009年新出现的,观察近几年的真题可知,从2006年至2008年都未曾出现这一题型。这一题型分为实词、虚词和成语,2009年共10道选词填空题,9道考查的是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无所不包;1道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和用法。2010年共10道选词填空中有一半考查了成语的用法。由此看来,从题型方面,山东的试题是在向国考靠拢的。但难度方面,选词填空题的选材多为新闻、报告、文学类,词语的把握很严格或者很细腻,而且10道题没有一题为单空选词,全为两空,可见难度方面与国考十分贴近。
例:有研究表明,生物的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 )。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 )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A.必然性 乐观 B.规律性 简单
C.突发性 粗略 D.周期性 保守
题干中说“生物灭绝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显然是有规律、有周期的,排除A、C两项。同时文段最后说“至少有5次……”,说明这是保守估计。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2)片段阅读
从2006年至2009年,片段阅读一直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重中之重,在选词填空题型出现之前,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甚至只考片段阅读,其他省市会涉及的别字、病句、歧义不曾在山东省的考题中出现。
题量方面,2006年20题,2007年40题,2008年30题,2009年25题。考虑到2006年总体题量较少,以及2009年有10道选词填空题,题量基本保持一致。选材多为新闻、散文、古文,再加之一些科普类文章,加大了阅读的难度,选项方面更具有干扰性,更加考查应试者对文段的把握和理解,并在相似的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答案。
例: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相似的经验知识曾产生了相似的理论洞察力,比如亚里士多德和《墨经》对杠杆原理的认识。但是,古希腊的初始力学理论很快发展成理论知识的综合体,而中国墨家的力学传统在战国之后就中断了。不擅长观察、认识物体运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这是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软肋”。相比之下,中国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建树更加突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B.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断的原因
C.古代中国对于力学最初的研究不逊于古希腊
D.力学理论的不完备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弱点
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作者首先讲述了中国古代科学传统的软肋是不擅长观察、认识物体运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且用了力学举例;最后又肯定了中国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建树,从正反两面讲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B、C、D三项都是对全文的断章取义,概括不全面。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2.判断推理
(1)图形推理
题量有所下降,2007年12道,2008、2009、2010年都是5道,且基本保持稳定。题型方面,坐标题所占比重先较大,后降低,2007年全为坐标题,2008年没有坐标题,2009年占20%,2010年联考,未出现坐标题。由此可预计,2011年的图形题题量为5题左右,题型方面,坐标题占比不会高。
(2)定义判断
2007年出了6道单定义判断,6道多定义判断;2008年出了15道单定义判断,2009年出了10道单定义判断,2010年与2009年一致,出了10道单定义判断。根据地方公务员考试题型向国考靠拢这一趋势,可知如果国考仍然不出现这一题型,那山东省出现的可能性也很小。而题量方面,应该维持在10题左右。
例: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种规律称为“贝勃规律”。它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与的刺激对他来说会变得微不足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能用贝勃规律进行解释的是:
A.当人们从一个明亮的地方进入一个光线很差的地方时,一开始会看不清任何物体,但过了一会儿后能很快适应黑暗。
B.得知公司将进行第三次裁员时,小王没有前两次时那么担心,能够比较平静地对待了
C.甲公司向乙冻死出售整套设备,开始时报价很优惠,谈判即将结束时,却提出加收安装服务费,乙公司认为不可以接受
D.小李刚开始工作时兢兢业业,熟悉环境后慢慢松懈下来,但周围人仍觉得他很敬业
“贝勃规律”成立的条件必须是人们经历相同的刺激,第一次感觉最强烈,之后受到的刺激才会变得微不足道。A、C、D三项均不符合两次以上的相同刺激;只有B项说明小王经历前两次裁员的担心以后听到第三次裁员比较平静地对待了。所以答案为B项。
(3)类比推理
观察近四年的真题,2006和2007两年没有这一题型,而2008年出现这一题型后,题量保持在10题,基本稳定。
例:手术刀︰外科医生
A.渔网︰渔民 B.讲台︰教师
C.打火机︰抽烟者 D.望远镜︰科学家
外科医生是一种职业,首先排除C项。外科医生治病必须要用手术刀,而教师讲课则不一定需要讲台,排除B项。D项中科学家定义太广,不符合一对一概念。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4)逻辑判断
国家公务员考试在2008年将演绎推理更名为逻辑判断,而山东省一直维持“演绎推理”这一名称,直至2010年联考方更名为逻辑判断。题量方面,近四年基本在10题左右,只有2007年是11题,稍有差异。
例:一个外地品牌为进入本地市场进行广告宣传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用电视广告宣传时,当地每百人有15人知晓该品牌,而后选用报纸广告,每百人有26人表示对其有印象。据此,为提高该品牌的知晓率,该公司决定将全部广告资金投入报纸广告。
以下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公司决定的是:
A.电视是当地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B.报纸广告容易给观众留下“产品过于廉价”的负面印象
C.若不采用报纸广告而继续采用电视广告宣传,相同时间后,每百人有45人知晓该品牌
D.通过电视知晓该品牌的人中,八成有购买意愿,而通过报纸广告知晓者,仅两成由此意愿
本题为削弱型题目:C选项同题干一样,直接以数字多少为依据做决策,最强削弱最好是数字。C项严重削弱论断;A项有削弱,但不直接。B、D两项没对“提高知晓率”做出削弱。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3.常识判断
(1)法律不再是重点
从有常识判断这类题型开始,法律就是重中之重,从一开始全部都是法律题,发展到现在覆盖面广,法律一直是重中之重。2010年20道常识题中,法律只占了6道,只占了30%,已不再是重点。
(2)覆盖更广
从最初的只有法律题,到如今已覆盖政治、经济、管理、科技、文化、历史等多方面,虽然问题的难度并不大,有很多甚至只是初中或者高中水平,但因为覆盖面广,所以更加考查应试者平时的知识积累,这不是在考前进行海量练习就会有成效的,而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2010年20道常识题中,文化、历史、地理方面的常识共考了8道,其他常识共考了6道,共占了70%。
例:我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开启于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作为中国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第一次交锋,它的产生无疑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对我们的当今教育改革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开启了我国近代化之先河,A项正确;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暴露运动,C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性内阁时期,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结束于同年3月12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创立民国,中原十二省纷纷宣布独立。12月,十七省的代表齐聚上海,推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文组织内阁,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项政治运动,D项错误。所以答案为A项。
4.数量关系
(1)数字推理
观察近四年的数字推理题,都是5题,很稳定。
例:0,0,6,24,60,120,( )
A.180 B.196 C.210 D.216
原数列先做等比数列:0、1、4、10、20、( ),再做一次差运算:1、3、6、10、( ),相邻两数的差又组成了一个递推数列:2、3、4、(5),倒推回去,得到原数列( )为210。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2)数学运算
观察近四年的数学运算题,2007-2009年都是15题,2010年联考又回到10题,2011年仍有可能只考查10题。题型方面更加考查数学运算的技巧,而非单纯的计算能力考查。
例:有一排长椅总共有65个座位,其中已经有些座位上有人就坐。现在又有一人准备找一个位置就坐,但是此人发现,无论怎么选择座位,都会与已经就坐的人相邻。问原来至少已经有多少人就坐?
A.13 B.17 C.22 D.33
倘若要符合题干中:无论怎么选择座位,都会与已经就坐的人相邻,则就座的人必须满足除了首尾两个位置,中间的最大空位不能超过2个,即为3的倍数,。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5.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的基本题型为文字、表格和图形。一般而言,文字资料较为容易,而比较难的是综合资料,每一组资料均为5题。2007年考了两组文字资料,一组表格资料和一组文字图形综合资料。2008年考了一组图形资料和两组文字表格综合资料。2009年考了两组表格资料,和两组文字图形综合资料。2010年考了一组文字资料,两组表格资料和一组文字图形综合资料。
(1)表现出来的趋势为:文字资料题减少,综合资料题增多;题量保持在3-4组资料。
资料分析一直都是公务员考试中失分比较严重的一个模块,既要考查应试者阅读、理解的能力,也要考查应试者查找资料、推理的能力,还要考查应试者分析、计算的能力,这一模块考查的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题型方面一直都是三种: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和图形资料,题型方面,没有什么变化。
(2)题量计算量增加
资料分析题的计算量增加,难度也就随之增加。同比增长与环比增长是文字资料中考查得最多的,即使有很快的计算速度,很高的计算能力和很精妙的计算技巧,倘若把题目中的时间、地点、项目这些重要要素看错,不可能做对,所以也要应试者在读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细心。而且在资料分析中出现一个新趋势,即同一资料下的五个题目互相相关,第一题做错,很可能下面的题目全部做错,更加体现资料内部的关联性。
推荐阅读:
2011年山东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