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点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013-08-1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比较大的社会问题,它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高校发展定位问题;大学扩招问题;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问题;大学生创业难问题;广大不发达地区、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就业难引发的“读书无用论”问题;等等。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牵涉面太大,几千字的申论材料不可能会完全统摄。而且根据历年来申论考试的特点,材料所选的切入点一般是比较小的。硕文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这些子问题很可能会单独成为申论的选材范围,所以大家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时候,要关注一下这些相关问题。

  背景链接:

  温家宝总理说:他最担心忧虑的一件事就是大学生就业。

  在深圳有一半的企业表示雇佣不到合适的员工,有的企业在招聘会上设点一个多月,也没招到几个合适的人,以华为公司最为突出,华为每年都面向社会招聘,但是真正又有几个合适的或是能长期呆得下去的呢?其中,销售代表,工程师,技术人员最为紧缺。有的公司面临的情况是招到一个能力较强的员工,可往往做不了多长时间就跳槽了,不少都跳到了外资公司。由于行业的竞争,人才的争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深圳每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都是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的求职者为找工作发愁。“这是结构性人才短缺的表现”,深圳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着突出的结构不合理状况。 “一些急需的领域引进的人才很少,而一些应用技术领域大量重复。”深圳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蚁族”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代称。从名称可以看出,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该群体是大学毕业生群体,即该群体成员均接受过高等教育。这就限定了群体的界限,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农民工以及务农青年不属于此群体的范围之内。此外,根据课题组研究显示:该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以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为主,“80后”占到调查总数的比重最多。也就是说,该群体以“80后”的大学毕业生为主,是一个“80后”高知群体。该群体是低收入群体,群体中大多数人从事简单的技术类和服务类工作,以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为主。群体中甚至有的完全处于失业状态,全靠家里接济度日。根据课题组研究显示,该群体月均收入为1956元,既大大低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也低于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工资,因而可将其定位为低收入群体。因此,该群体是大学毕业生中月均收入2000元左右的低收入群体。该群体呈现出聚居的生活状态。根据课题组研究显示,该群体主要聚居于人均月租金377元,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个聚居区域——“聚居村”。这一群体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据课题组研究表明,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就有10万以上。此外,上海、武汉、广州、西安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具体原因:

  第一、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一般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就业渠道相对不畅。

  第二、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在劳动合同的鉴定以及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

  第三、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第四、学生仍然期望过高。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第五、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二、深层次原因:

  第一、国情决定了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工多、国企下岗职工多、毕业大学生多,而就业岗位少,供求矛盾大。

  第二、大学扩招增加了毕业生的供应量,也相对加剧了就业难。扩招中教育理念依然是过去的精英教育,没有适时转向能力型的大众教育,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第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轨造成大学生就业相对过剩。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第四、中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大学生就业呈现“倒金字塔”状况。人才需求是基层的多,机关的少,呈“正金字塔”形。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格局却是浮在上面的多,沉在基层的少,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大学生就业对策: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能力。

  第四、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第五、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环境,利用财政金融等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行为。

  硕文教育 李晓萍

  2012/10/22

相关链接: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2012山东政法干警考试专题

          2012山东省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专题


更多信息: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山东公务员网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