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评:“中国式”标签不能乱贴

2013-11-20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式”这三个字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治堵”……国人无奈自嘲也好,刻意调侃也罢,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流行语折射社会心态。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无论是过马路、接孩子、治堵、送礼、相亲、慈善、买房、离婚等等,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经过一些人的“提炼”、“加工”和“总结”,似乎得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反倒变成“中国特色”了。比如“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类行为被称为“中国式过马路”。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 “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然而,种种的不良陋习虽然反映出国民的一些特点和弱点,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微笑”、 “中国式礼仪”等美好精神和品格的存在。

  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国民性弱点和国民的民族劣根性。冷漠、麻木、自私、爱看热闹,并表达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焦虑。在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或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它不能代表中国的全貌,如此的“中国式”显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同时,其反映出的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不希望这种“中国式”成为“中国病”、“中国问题”的代名词,更不能让这种标签给中国的面貌和形象抹黑。

  网络的发达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网络的普遍,网络的力量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很多网络声音甚至成为主流声音,网络信息的传播可以达到“瞬间爆炸性效果”。因此,“中国式”的标签调侃,虽为调侃,但其流行程度和影响范围之广,是我们应该看到的。在关注这些流行语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到社会公众的思想、心态、生活状态。无论是调侃、玩味、反讽,还是直接的批判,都反映的是社会公众或不解、或焦虑、或无奈、或担忧、或失望的情绪。从这些情绪和问题作为出发点,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竭力解决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强情绪疏导和思想引导,呼吁公众理性看待和对待社会问题,避免情绪消极和情绪偏激,避免盲目从众和跟风,才是解决好这些社会问题,让社会拥有更加良好风貌的正确途径。

相关链接: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2012山东政法干警考试专题

          2012山东省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专题


更多信息: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山东公务员网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