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硬约束"之外的反思

2013-09-11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近日,浙江温岭幼儿园教师颜某虐童一事持续发酵,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在一张网络疯传的照片中,颜某出于“一时好玩”,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幼童痛苦不堪,她却笑得正欢。之后,颜某遭到“人肉”搜索,其社交空间里居然还有多张将幼童扔进垃圾桶等照片。

  颜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犯罪,已被刑事拘留。专家们呼吁在刑法中增设“虐待幼童罪”。当地教育部门则遗憾地发现,这个虐童教师虽然幼师毕业,但没有教师资格证。于是,“守住幼教老师持证上岗底线”、“政府应完善相关制度设计”等舆论声四起。

  应该说,上述各种“硬约束”很有必要,它们可以在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素质水平上起到相应作用。然而,如果这个教师当初拿到了资格证,这种虐童事件是否就不会发生?显然未必。一段时间以来,极个别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事件已不鲜见,问题并非都出在没有资格证。资格证保证的只是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那些教育之外的情感、爱心和耐心,却无法用证书来衡量。增设“虐待幼童罪”固然会让一些人因畏惧而有所收敛,然而现有 《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相关的刚性法律条文为何没能阻止伸向孩子的 “毒手”呢?我们的反思不应该停止。

  从报道上看 ,颜某更像是一个无法辨认是非、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有时候“和孩子闹着玩”,有时“对某些人的火,全发泄在学生们身上 ”,有时抱怨“大不了就不干了,姐还不稀罕呢”……很难想象,让这样一个不懂得爱的年轻人担任“孩子妈妈”角色和责任,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会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模样?

  追溯至此,实让人寒心。就主因来看,施虐者自身都存在着一定人格缺陷和心理扭曲。幼儿年龄小,有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偶尔调皮是他们的天性。作为老师应该亲近他们,爱护他们,引导他们,耐心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然而,当没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老师,遇到工作生活压力,本身情绪就极不稳定,偏偏面对着一群虽然调皮,却无还手之力的童子,一怒做出暴力之举,似乎也并不难以想象。

  我们呼唤对这些无良者更多的“硬约束”,以及对这些“硬约束”不折不扣的执行力。但更呼唤人的教育和爱的教育,并将此变成公众的常识,融入我们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文化,以此进入良性循环。

  同样是年轻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什么能做到舍身救学生?因为她懂得朴实的爱与责任。对于幼儿教育,耶鲁大学编著的《你的三岁孩子》中这样建议:尽你所能,避免冲突;时不时地,就让他赢。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尊重他,信任他,而不是把他当坏孩子,敌视他,征服他。

  教育的核心,理应是人和爱的教育。让更多的老师真正补上这师德中最基本的“软件”,尤其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个人心理,恐怕是防止虐童案一再发生的根本。

相关链接: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2012山东政法干警考试面试专题

          2012山东省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专题


更多信息: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山东公务员网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