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申论材料要素变化对作答的影响

2022-10-14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申论材料中有四大基本要素,分别是“问题”“原因”“影响”“对策”,这几个要素几乎撑起了申论的半壁江山,但是很多考生由于缺乏思考或没有正确引导学习,对于要素的把握过于单一。但是山东公务员考试网希望各位考生们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申论要素并非一成不变。
 
  一、四大基础“要素”不是单一存在的
 
  很多考生在材料里面发现负面的状况或看到问题词,立即就会做出判断:这句话是“问题”。但问题在于,很多人没有明白,“问题”不一定是“问题”,可能是“原因”,也可能是“影响”。如2018上半年四川省考第二题:
 
  请针对资料3和资料4所涉及的城市人才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为一道提出对策题,很多考生都知道需要去找到材料中的问题、原因、经验、教训和直接对策,我们先来看到材料四第三段:
 
  “最让我担忧的是,如今我们正慢慢形成‘倒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人才金字塔的顶层结构过于重大,而底层基础型人才渐渐萎缩,这个金字塔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甚至有倒塌的风险。”X市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表达了本身的担忧。”
 
  梳理材料在这里,很多考生就会下意识地抓住“无法长久维持”、“有倒塌的风险”这样的关键词,下意识的判断“形成‘倒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是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去推导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但如果我们结合材料四第二段:
 
  “要说人才引进计划,X市也并不是没有。他们按学历、工作经历、从事领域等把人才分为了A到E五类;对于A类到C类高级人才的政策优惠力度,相比其他城市可谓毫不逊色,但就D类到E类人才的政策福利来说,则并无上风可言。况且,调查表现,80%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此的人才分类不符合X市现实,对人才的评判、分类分级过于简单草率。”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是什么导致了倒金字塔的人才结构的形成呢?是由于X市的人才分类不符合实际,只重视高级人才,不重视基础人才所造成的。我们再来结合题干信息“资料3和资料4所涉及的城市人才工作中的问题”,有一些细心地考生可能就会神奇地发现,“倒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不再是“问题”了,而是人才工作中“人才分类不符合实际”这一问题导致的“影响”。因此和我们的作答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小编希望各位考生们想清楚,要素是为题目服务的,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要粗暴地认准一个要点或者一句话就一定只是一种要素了。
 
  二、特殊要素也不是孤立的
 
  最近几年申论题目越来越创新,传统的概括四大要素题占比已呈下降趋势,对综合概括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比如2019四川省上半年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1~4”,概括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特点。
 
  很多考生看到“特点”,只能大概想到“特点”就是和其他事物不一样的特殊的东西,一般可能是修饰形容类的表述,比如说“漂亮”、“有钱”、“高矮胖瘦”...但我们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的参考答案:
 
  特点:1.形式多样。各种各样研学旅行活动广泛开展。2.政策支持。提供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的政策支持。3.主体多元。学生、家长、老师等主体参与。4.有计划有组织。学校老师带领,集中性,主题鲜明,制定方案、目的明确。5.内容丰富有趣。学旅结合,结合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知行合一,融入学科内容和实践拓展课程。6.非营利性,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7、效果显著。让学生懂得道理,收获知识技能,主动学习。
 
  有一些考生会认为,在这个答案里面有一些是“意义”或是“对策”,不是“特点”,比如“让学生懂得道理,收获知识技能,主动学习”这不是好处吗,应该是研学旅行的“意义”。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所有的中小学研学旅行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那不就是研学旅行的特殊之处吗?那不也就是“特点”。
 
  再比如有一些考生认为“提供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的政策支持”、“学旅结合,结合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知行合一,融入学科内容和实践拓展课程”这些内容是研学旅行的做法,属于“对策”;但同样的我们可以去思考,有政策支持和能够结合学段地域特色它是不是中小学研学旅行都具备且和其他旅行或游学不同的地方呢?是的,所以它同样也是“特点”。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申论材料里的“要素”是千变万化的,绝非单一而绝对的,所以在我们进行材料梳理时,不能简单地通过字面意思去进行解读,而是结合题干信息和材料上下文来进行全面的解析,申论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阅读,小编希望各位考生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如果对于这样的问题缺乏敏感度和自我学习能力,也希望各位考生找到一个合适的“领路人”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