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有________中国历史的人才会知道,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________以后,才真正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熟习 扶持 B。熟悉 扶持
C。熟悉 扶植 D。熟习 扶植
2.酒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在古代缺乏严密容器的条件下是很难________保存的,因此出土的古酒就十分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期 罕见 B。完好 珍贵
C。妥善 难得 D。大量 稀少
3.今天,人们往往以为老虎一直都生活在山上,并不知道它们从平原退出的历史。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华南虎彻底退出平原地区。之后出现的“调虎离山”、“放虎归山”、“坐山观虎斗”等成语,表明当时人们已经误认为老虎是山地物种,并不知道老虎是因为人类活动的侵犯而“被逼上山”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描述老虎随人类活动退向山区的历史
B。澄清人们对老虎生活区域的认识误区
C。说明了老虎“被逼上山”的时代背景
D。分析人类活动对老虎生存环境的影响
4.一个流浪汉喝着冰红茶,望着元宵节漫天绽放的烟花,笑容比烟花还要灿烂。此照片仅一天就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网友被如此简单的笑容感染,都叫他“微笑哥”。新年伊始,《爱上这身无分文的日子》、《一年不花钱:我的无货币主义生活》、《辞职,去旅行》……一大批教人如何“穷快活”的新书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这类书置“钱不是万能的,而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的训诫于不顾,诠释没有钱,或者少花钱,也能谋得生存与快乐。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生活快乐不完全取决于金钱
B。笑容在网络中具有的感染力
C。“穷快活”成为时下热门题材
D。生活的快乐难以用金钱购买
5.世界是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认识的顺序,人们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然而人的思维本性总是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个别方面或局部的支离破碎的认识,不愿意停留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状态。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诸多看似孤立的事物背后的内在联系,苦苦寻找那种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并起支配作用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自古至今,从未中断。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哲学思考追求整体性
B。哲学思考意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C。哲学思考具有连续性
D。哲学思考以抽象思维为主导
6.法国科学家法伯,曾经做过一个着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总是盲目的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沿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七天七夜后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
A。人们的盲目性 B。人们的固执己见
C。人们的从众心理 D。人们的因循守旧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________世界大势,以战略家的智慧________未来,以互利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________区域合作,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出本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的新篇章。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洞察 谋划 推进 B。分析 赢得 加强
C。观察 把握 推动 D。运筹 展望 促进
8.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____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B。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C。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D。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9.在北大西洋,浅层的热水向北溯流而上,与此同时,大洋深处的冷水则向南流动:这就是“热盐环流”,正是它把热传送到北极。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暖流,而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可能会使暖流停止流动,导致北欧和北美气候变冷而不是变热。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全球性气候变化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
B。热盐环流对北极的影响
C。暖流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
D。热盐环流对水流的影响
10.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________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置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经验,为未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__过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棺定论 增添 B。言之凿凿 加减
C。铁证如山 修饰 D。无可厚非 篡改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先看第二空。“扶持”意为支持、帮助。“扶植”比喻以某种手段培养人才或某种势力的壮大。根据句意可知第二空应填“扶植”,排除A、B。“熟悉”与“陌生”相对,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情况、心理、思想等;“熟习”多指记忆、运用、掌握等实际活动,对象常为技艺、语言、学问、知识等。由此可知,“熟习”更契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D。
【选题原因】根据仅有的语境,无法确定第一空是填“熟悉”还是“熟习”。
2、【答案】A。解析:做此题主要要注意酒的特性--液态、易挥发性,在容器不“严密”的情况下,酒易挥发,因此难以“长期”保存。结合这个特性,本题选A最合适。
【选题原因】语境不完整,各选项的词代入均可以。
3、【答案】A。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人们对老虎生存区域的认识存在误区,然后描述了老虎退出平原地区的历史背景,最后从侧面强调老虎退居山区源于人类活动,B、C、D三项分别提到的“认识误区”、“时代背景”、“影响”都是文中部分信息,不够全面,符合文段主旨的只有A项。
【选题原因】争议选项为B项。文段开头就指出人们对老虎生存区域的认识存在误区,然后再通过对老虎退出平原历史的介绍以及从侧面说明老虎退居山区源于人类活动,澄清了人们对老虎生活区域的认识误区。故B项具有很强的干扰性。
4、【答案】A。解析:文段由“微笑哥”引出话题,指出“没有钱,或者少花钱,也能谋得生存与快乐”。与此意相符的为A项。故本题答案为A。
【选题原因】C项具有很强的干扰性,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文段主要谈的是有关“穷快活”题材的书籍当下很热门。
5、【答案】B。解析:文段先指出人们认识世界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的,后以“然而”笔锋一转,指出人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认识,而是孜孜不倦地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指出了哲学思考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故本题答案为B。A、C项都包含于B项之中,D项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
【选题原因】争议选项为A项。材料中多次出现“内在联系”短语,还出现了“有机整体”和“不愿意停留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状态”等等,可知A项具有很强的干扰性。
6、【答案】D。解析:实验中的毛毛虫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循着前面毛毛虫的脚步寻找食物,尽管食物就在附近,但因它们没有打破旧思维,没有想到要偏离前人的路线寻找新的途径,所以直到最后饿死也没有找到近在咫尺的食物。这个实验映射到人类社会,讲的就是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要总沿袭着前人的步伐,不思改变,即因循守旧。故答案为D。
【选题原因】根据语境,该故事说明的道理可以是A项、C项和D项。
7、【答案】A。解析:先看第一空,与“眼光”相搭配,这里应填一个与“看”相关的词语,排除B、D项。第二空中,“未来”作为不确定的事物,用“谋划”比“把握”更贴切,而且这里的“谋划”也与“战略家”更能形成呼应。故本题选A。
【考点点拨】本题出自温家宝总理2005年在首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
【选题原因】语境中提示信息很不明显,第一、三空都不存在突破口。需要深入理解,进而找到语境暗示。如需要考虑“战略家”的特点,以及考虑“未来”这一事物的特性。
8、【答案】B。解析:由句中“然而”可知,两个空缺处的词语构成反义对应。第二空的四个选项词语均表示各人看法不同,没能达成一致。与此形成对比,故第一空应表示看法一致,有了定论,即句意为虽然在诗歌翻译理论上有多位前辈已给出了比较深刻的定论,但在翻译的理想形式上却没有统一的说法。第一空中,只有“不刊之论”与“不易之论”含有定论的意思,由此排除A、D。第二空,“各持己见”与句意不符,排除C。故本题答案选B。
【选题原因】关键是如何辨析“见仁见智”和“各持己见”。这要根据作者意图进行推断,作者意在说明的是对“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这个问题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而不是说对这个问题各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从这个角度上说,“见仁见智”更符合语境。
9、【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由“热盐环流”的概念引出暖流,接着转入文段要论述的内容--暖流停止流动将导致北欧和北美气候变冷而不是变热。即文段主要是为了说明暖流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正确答案为C。A项是干扰选项,但是分析最后一句话可知,文段提出全球性气候变化只是为了说明其对暖流的影响。
【选题原因】A项与C项辨析难点在于文段主要想说明的到底是“全球性气候变化”还是“暖流”对北欧和北美气候的影响。
10、【答案】B。解析:由“‘史实’并不真实”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一个表“真实”的词语,据此排除不表真实性的“无可厚非”、“盖棺定论”。与第二空前的“全部”相对应,第二空填“加减”最恰当。故本题答案为B。
【选题原因】B项的“言之凿凿”与“铁证如山”无法通过语境或词语辨析进行排除,只能根据第二空,“加减”和“修饰”两词的辨析。两词辨析时要联系常识:被“修饰”过的历史往往依然是真相,而被“加减过的”显然已经不是真相了。且与“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相对应,选“加减”比“修饰”更符合语境。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