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背景链接】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谣言在互联网内外扩散,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热议,一些媒体认为,微博由于传播方式的特殊性,最易滋生谣言,其一是网友可能匿名发表言论,其二是一旦被传播,就以几何级的数量转发出去,迅速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有人要求加强微博的实名制管理,加强网络引导,甚至加强对微博造谣的打击力度。网民们也自发组织成辟谣联盟,对他们认为是谣言的微博进行矫正与斥责。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单纯说谣言止于智者,不实际,因为不可能人人都是智者,破除谣言不能靠智力。谣言止于信息公开,这才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社会要想最大限度地遏制谣言产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尽量公开属于公民的信息。只要权力之手喜欢遮蔽阳光,藏掖公共信息,阴影不可能不随之产生。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整个社会的透明度不断增加。但是,政府的正面信息有时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使得谣言出笼更容易找到机会。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谣言有多少、多强,大约相当于事件的重要性乘以事件的“模糊性”,政府信息越多越明确,越能针对公众的关切,谣言传播的机会就越少。
我国的信息的发布体系的确需不断改进,但这种改进不可能是推倒式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谨慎常常很重要。快速发布信息的风险,如果不准确,有时却大于搞清楚后集中发布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