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2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清明小长假三天,莫言旧居接待的游客超过千人。游客中既有单纯去参观沾“文气”的,也不乏“抠墙皮、挖砖块”的。
清明期间,在山东高密平安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向莫言旧居沾“文气”。“清明节假期第一天人比较多,得有七八百人参观。今天人少点,到中午也来了100多人了,自从莫言获奖后,游人基本没断过。”6日下午,莫言二哥管谟欣说。
记者注意到,从去年的“拔萝卜”到现在的“抠墙皮,挖砖块”,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墙角的砖头被人挖走了,墙皮被抠掉一块,他们说是带回去,把土撒到家里沾沾‘文气’。”莫言二嫂葛金芳说。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马广海呼吁,参观莫言旧居是好事,总比崇拜大款要好,但“莫要拆光莫言的老宅子”。
莫言旧居抠墙角:“文气”拆了文明的台
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一度的图书售罄,再到如今莫言旧居成为小长假的“旅游胜地”,不可否认“莫言效应”带动了一系列莫言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不能不说这其中不乏有深爱文学之人,有“钟情”于诺贝尔的痴迷之人,当然,也一定会有“跟风”、“盲从”的“追星”之人。不管怎样,“莫言效应”是满足了百姓对文学的渴望与追求。
可是如今,这种效应导致莫言旧居都要遭遇“不测”,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有些人已经从最初读莫言文学作品沾“文气”,发展到开始在莫言旧居抠墙角、挖砖块。以为将沾有莫言“气息”的泥土拿回家,家里也就有了所谓诺贝尔的“气儿”,笔者实在有些不解,泥土能带来“文气”吗?到底是“文气”还是“土地”呢?难不成将莫言旧居挖空,沾满“文气”,就能获得享有世界盛誉的诺贝尔奖,如果那样,那一定不是“文气”而是“仙气”吧?!
众所周知,莫言的作品大都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他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我们从他的作品就能够看出他是扎根于生活的人,懂得品味生活,才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和对生活的感悟。笔者认为,那些在生活上经历贫穷和苦难,但是依旧懂得生活之道的人,才能在艺术和文学创作上有“饥饿”感,才能有所造诣。
爱莫言,读莫言,首先要尊重莫言。不要在追捧文学的时候,丢失了文明,那才真的是得不偿失。 沾文气莫走“莫言旧居”的捷径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莫言的诺奖效应发酵到现在,和国内文学气氛不温不火的现象相比,的确有种失调的“这边风景独好”。然而发展到自个旧居被慕名前来的人用“抠墙皮,挖砖块”的方法来折腾,恐怕莫言眼里又要冒金星:这到底是参观还是来拆迁……
对于极其低调、不愿意掺和俗事的莫言来说,“莫言旧居”的矗立并非本意,以他现在的年纪还在创作的高峰期,突兀之间就在自己家乡树立文学牌坊,对于任何纯粹的文学创作者来说,都是个莫大的尴尬和压力。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形势比人强的时候就不得不随波逐流,当地就曾策划过要搞万亩红高粱计划,要把“莫言”品牌做大做强。难怪莫言有感要拿奖金在京买房,除了便捷舒适之外,“逃离是非之地”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即便本尊已销声匿迹,然而对于莫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能成为某些人有组织有计划的旅游目的地。这些人到了莫言旧居,二话没说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参观”——抠墙皮挖砖块!美其名曰沾沾文气。还好现在只是清明小长假,若是国庆黄金周,以这样的热情观光程度来看,不仅旧居是肯定要被荡平的,意犹未尽者挖地三尺来寻“莫言的文根”也不是没有可能。
用这样的“沾沾文气”,不仅可笑而且可耻。可笑之处在于这些人只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收罗文气,可不知文气又怎能是如此容易屈服之精气?它莫不是靠日积月累的阅历笔锋练就出来的,不信你可以去问莫言本人,他文气如果是要抠墙皮抠出来,那恐怕到最后也只能写点《房屋拆迁指南》。
可耻在于这些人眼中完全没有产权物权的概念,一伙人没事扒拉别人的不动产,看图片好像也是年代久远的老屋,那能经得起这般折腾。个别游客的那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惯性思维方式始终在作祟。这仿佛是“XX到此一游”的借尸还魂升级版,这类游客放在世界任何一个景点里,都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
瞻仰文学泰斗的故居,主要是体会那种耳濡目染,当然用沾沾文气的唯心论也未尝不可,毕竟思想是自由的。但是那双“抠墙搬砖”的手能否被敬畏和规矩给按住?否则今天是来莫言旧居沾了文气,明天可能就要去拆银行墙壁去借财气了。(来源:京华时报 华龙网 中国青年网)
【解疑平台】QQ群 微信 微博 电话 咨询 现场 乐语 人人网主页
【免费听课】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往期讲座信息下载地址
【做题练习】内蒙古公务员线上 线下(微信在线学)每日一练
【汇总信息】2013年内蒙古公务 员笔试备考专题
【咨询电话】0471-5259971、5259972、5256323
【咨询地址】呼和浩特市呼伦南路东达写字楼802室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