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体分析法巧妙应对吉林省公务员申论考试

2013-07-02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在公务员笔试考试中,申论出题是千变万化的,但是有一个是不变的,那就是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申论题目的方法是解析题目的灵丹妙药,本文选取其中的一个主要方法——主体分析法。希望考生熟练掌握此方法,并灵活驾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一、主体分析法的理论原则

  主体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特定社会条件下,社会现象中主体的构成状况、利益得失、力量大小来分析社会事件的前因后果、本质特征,从而把握事件发展规律的分析方法。由于各主体的构成层次及其作用不同,从低到高可以分成以下五级:

  A级:个人、家庭

  B级:阶层、集团

  C级:阶级、政党、政府

  D级:民族、国家

  E级:国际组织

  然而,在申论考试中,分析某个社会现象,根据不同的事件,具体的主体也是不同的,但是常见的主体主要为:

  党:主要是为了政治目的结合起来的团体。包括党委、党章、党风、党纪等方面,是一个特殊主体。

  国家(政府):主要是某个区域订立、执行法律和管理的一套机构,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比如: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等组织机构。

  社会:社会由人类个体组成并且逐渐形成其独特文化和风俗习惯。比如社会环境、氛围、风气、普遍现象等。

  集体:主要是承担有益于社会的一些组织和机构。经济常识当中主要有企业、行业协会、媒体等。

  公众:主要是指任何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有着某种共同利益,并为某一特定组织的工作产生互动效应的社会群体。比如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学生、教师、农民、专家、学者、百姓等。

  二、主体分析法的实践应用

  主体分析法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合并归纳同类信息的时候,此方法按照不同的主体分条作答,能够体现清晰的逻辑和条理,主体和方法选对,得分就很高。

  例如2011年917多省联考中第二题:

  根据给定资料7~9,请你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20分)

  要求:问题全面明确,分析恰当透彻,表述简洁明了;不超过250字。

  此题目的主要问题反映在材料8和9中,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下:

  “本人骗术高超,媒体包装炒作推波助澜,以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有关”、“我们周围有许多货真价实的医学专家……没有将学术知识转化为群众需要的、通俗易懂的养生常识,或者说这种转化的力度还不够。所以,假神医才占有了市场”、“科学界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理性引导公众,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谣言四布,恐慌蔓延的恶性后果,也会造成科学家公信力的丧失”、“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缓慢”、“近年来“养生热”持续升温,已成为巨大产业”、“调查中,40.8%的人表示自己的养生知识主要来源于“专家”,来源于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人更是超过半数”、“一些民众不仅没有具备起码的日常科学理性,连常识都没有”、“一些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判断的媒体工作者……”。

  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提炼,张悟本事件折射出的问题反映在民众、科学专家、媒体、政府和社会主体上,通过合并归纳同质问题,答案参考如下:

  该事件折射的现实问题:

  一、民众科学素养不高,科学精神缺失,科学理性和科普常识缺乏,受保健知识的需求,科普知识宣传的渠道狭窄。

  二、科学专家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养生知识和先进生产力的力度不够,造成产学研脱节,并未能理性引导公众,降低了科学家的公信力。

  三、众多媒体受利益驱使,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判断,肆意包装、炒作,缺乏社会责任感。

  四、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术界以及市场需求大的养生产业缺乏有力的监管,执政能力不强,影响政府公信力。

  五、社会中存在普遍的急功近利、道德滑坡、诚信失范等不良现象,败坏了社会风气。

  当然,主体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综合分析题目、归纳概括题目、解决问题题目,也可以广泛运用于申论的文章写作中,尤其是作文的主体部分,可以按照作文的要求灵活分析出主体,体现自己的写作特色,相信各位考生,只要熟练掌握并且驾驭此种方法,一定会让自己在考试中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硕文教育 徐临阳


欢迎加入: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吉林人事考试中心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