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题(3)

2020-07-2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1.既说“此矛锋利,无坚不摧”又说“此盾坚固,任刺不入”,这就违反了( )。
 
  A.充足理由律
 
  B.同一律
 
  C.矛盾律
 
  D.排中律
 
  2.( 不定项选择 )协调机制伴随着政府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和层次,协调机制的目的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先配置,公关事务的良好治理,增强政府系统对外界环境的的敏感性和回应性,提高政府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下列属于政府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协调方法的是_________.
 
  A.党政联席会议
 
  B.听证会
 
  C.新闻发布会
 
  D.政务微博
 
  3.2008年初,我国南方各省连续发生多次降雪,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雪灾。面对灾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下列依据哲学原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雪灾造成道路、交通、通讯等设施严重受损,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这说明自然的规律不可战胜
 
  B.用抗洪的精神抗击雪灾,全力以赴开展抗灾救灾,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重视精神力量的体现
 
  C.已紧紧依靠广大军民,把抗雪灾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表现
 
  D.针对低温冰冻雪灾的特点,千方百计保通畅、保供电、保民生、保稳定,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5.(不定项选择)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
 
  A.认识的目的
 
  B.认识的来源
 
  C.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认识发展的动力
 
  E.客观物质活动
 
 
  【吉林公务员考试网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C
 
  解析:A项,“充足理由律”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规定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这里没有判断论证,也没有提出足够理由,所以无关。
 
  B项,“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公式是:"甲是甲"或"甲等于甲"。这里也没有提到,所以不选。
 
  C项,“矛盾律”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通常被表述为 A 不是非A,或A 不能既是B 又不是B。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句子中相互矛盾的“无坚不摧”和“绝对坚固”形成了两可,够成了一对矛盾,所以违反的是矛盾律。
 
  D项,排中律”也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通常被表述为A是B或不是B。违反排中律的错误一般是“模棱”或“两不可”。违反矛盾律的错误叫“两可”。例句楚人的错误显然是“两可”。“两可”的句子或命题,是对当关系中的上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这两对关系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其中必定有一句是错的;矛盾关系必有一对,上反对关系可能都错。因此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ABCD
 
  解析: 行政协调首先指行政机关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这里一般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或撤消政府机构,政府职能分化,公民参与与磋商等方式进行。行政反馈等办法。党的体系不属于政府体系,故选ABCD。
 
  3.答案: A
 
  解析:A选项认为”规律不可战胜”有悖于马克思哲学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类可以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联系题干可知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应对雪灾造成的严重影响,全力抗灾灾,可见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故A选项错误。其他三个选项都针对政府应对南方雪灾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故本题答案为A项。
 
  4.答案: C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意识本质论述的理解。“观念的东西”指“意识”,“移入人脑”指的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头脑中产生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则表明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才能进行改造。故正确答案为C、D项。
 
  5.答案: ABCD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