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9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近日,针对“记者黑名单事件”、“高铁周翊民说法”、“郭美美事件”,卫生部、铁道部的官员、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借助媒体相继做出回应。然而,这些回应,或因反应迟缓,错过时机;或因不得要领,难息众疑,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回应舆论时,每每给人留下“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印象,一再表明一些政府官员远未能善用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善用媒体已提到为政能力的层面,得到了一些积极响应,如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设立,新闻发布会的举办,不少官员在试图改变自己,提高应对媒体能力,在意在媒体上把自身形象表现得更鲜亮一些。然而,从提高舆论引导力方面看,不少官员离善待善用媒体新要求的差距仍不小。这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状况,固然与善用媒体的技能缺失有关,但更主要的制约因素则是观念意识问题。我们的不少官员对媒体仍是防范的、消极的、被动的,不主动学习用现代的方式运用媒体和善待媒体,心目中不是“把它管住”,就是“随它而去”。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推诿搪塞,不敢讲真话实话,以至于常常陷入被动应对的状态。无论是自身素质所及,还是制度要求所限,对政府官员而言,“少说话”、“不说话”似乎仍然是首选应对方式。
“少说话”、“不说话”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趋势。老百姓的知情权、表达权等权利意识在觉醒,且觉醒速度要快于官员执政能力提升和改变的速度。所以,善待善用媒体就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突出。政府掌握大量权威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政府发布信息必须及时、客观,让公众方便快捷地了解问题的发生以及政府正在和将要采取的解决方法。
媒体是一个传播工具,善待善用媒体,提高舆论引导力,责任主要在政府、在官员。政府和官员要提高驾驭媒体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对信息共享的需要,尊重公众知情权,在建立迅捷完备的信息发布制度的过程中,提高运用媒体的能力;要善用媒体这个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消除那种只看重正面报道,对发展中的问题讳疾忌医,对公众关注的批评躲躲闪闪的心态,让群众知道政府的工作动向;尤其是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善用媒体的传播功能,建立阳光政府,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把政府的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使政府的行为科学化、公开化、制度化,以之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这是建设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统一的服务型政府的迫切要求。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广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gxgw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