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赵本山现象和大众文化生产

2013-07-27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赵本山如今的病退春晚,不见得就是坏事,即便赵本山依然是我们的“旧爱”,大众和生产商却会不约而同并马不停蹄地寻找自己的“新欢”。

    春节已经过去,没有了赵本山的春晚,让一些人遗憾,也让更多人反思。

    客观地讲,长达20年的漫长时间里,赵本山不仅成为了春晚的一块醒目的招牌,而且成为了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他在春晚的地位,在大众文化中的作用,将一种二人转民间艺术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人无可取代。毕竟他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难得而由衷的欢笑,陪伴我们走到了他自己鬓发如霜,排练要靠吸氧来维持的衰年。赵本山不是铁打的金刚,也不是百变金刚,就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样,天下也没有永驻春晚舞台的赵本山。况且,赵本山曾经为我们奉献了美味开心的宴席,而不是用地沟油炒菜糊弄我们,我们不应该忘恩负义。

    说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天下没有不散的赵本山,也就是说,这样的一天总是要到来的。这不仅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也是艺术的客观规律。作为大众文化,是大众在文化工业与日常生活的交界面上创造出来的。赵本山的小品形式,成为了春晚的拳头产品,也是缘于这样主客观的双向条件,来源于舞台和角色两方面的力量交汇。如今,角色没有了,舞台空空荡荡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大众文化的生产如此捉襟见肘出现了这样尴尬的情况?为什么多年以来春晚一直在赵本山一棵老树上吊死,最后以这样有些无奈的方式黯然分手?

    赵本山成为现今中国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不仅雄峙于春晚和大众的舞台,而且以其本山传媒集团为依托,向影视餐饮等领域进行大面积扩军,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说明我们对于大众文化的认知有问题,既然大众文化是一种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我们缺乏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调控,以及有节奏的生产能力。其实,明眼人早在几年前就看出了问题的端倪,即便前两年赵本山和小沈阳在春晚上演出的颇受好评的小品《不差钱》,也已经看出是强弩之末,聪明的宋丹丹和范伟早就金蝉脱壳,任凭天说海说也不再陪赵本山和春晚玩了。我们却还在可劲儿地指使赵本山驾辕拉车,小车不倒只管推。

    有人曾说赵本山明知如此为何不急流勇退,是因为他和他的本山传媒集团与央视有利益的互通有无的紧密关系,彼此借水行船。对于赵本山,商人的思维运用在演员的身上,这样做合二为一,一石两鸟,无可厚非。但对于央视来说,却实在说明其不大懂得现代的大众文化的生产模式与范式的成因,依照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运作方式,和做大型晚会的政治思维。起码是一种偷懒的缺乏眼光的方式,以至和赵本山有了这样长的蜜月期而未有什么进取和改观。其实,只要放开眼光,真正地做好大众文化的生产,在喜剧或小品的民间市场上大有可为,只要看看北京如今几乎遍地开花的相声舞台就可以看出,江湖上芳草芊芊,生命力极其旺盛而鲜活。只是需要发现和培育,需要时间和眼界以及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而开阔的心胸。

    记得美国研究大众文化的费斯克教授,谈到大众文化生产的时候,曾经说到上世纪80年代流行得已经有些疲惫而乏新意的牛仔裤,为了寻求新的出路,生产商生产出做旧的甚至故意磨出洞的牛仔裤,然后再生产新款的CK牌上衣,将前者称之为“旧爱”,将后者称之为“新欢”,如此混搭的新配,“你将领受完全放松的心情。”美国如梅西这样的大商业公司广告说这种牛仔裤“破得恰到好处”,引发了新一轮风生水起的流行。同样,赵本山如今的病退春晚,不见得就是坏事,即便赵本山依然是我们的“旧爱”,大众和生产商却会不约而同并马不停蹄地寻找自己的“新欢”,就像俗语所说:缺了穿红的还有挂绿的,缺了梅兰芳还有马连良。这就是大众文化,道是无情却有情。它让我们有些伤感,却也有了新的期待。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xgwy.com.cn)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