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素材:2013年江西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2013-07-11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江西公务员考试自主命题申论科目的话题大都与江西本省实际情况相关联,比如2010年的红色旅游,2012年的文化创意产业。为此,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jxgwy.com.cn)节选了2013年江西政府工作报告的部分内容供考生阅读。

    一、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综观未来发展趋势,尽管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我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多年来高强度投入积累的能量正在加速释放,将有力支撑经济增长。面对新形势,充分认识我省发展基础和潜力,客观分析差距和不足,必须始终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抓住用好发展机遇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实施,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形成发展环境新优势,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力争实现“三个总量翻番、三个达到或接近、一个全国领先”的总体目标,即到2017年,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翻番,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位次前移,力争基本公共服务、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全国领先。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力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7年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9000美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服务业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提高到60%以上,民间资本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左右。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完善“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多极发展区域格局,南昌核心增长极辐射作用更加明显,九江、赣州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两翼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4%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2%以上,人居环境继续改善。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成为中等收入家庭。

    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紧紧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夯实富民兴赣的基础。二是更加注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以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为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为工业化提供更坚实的发展依托,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三是始终坚持扩大投资、增加消费。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建立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四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始终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不失时机深化改革。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五是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突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秀美江西。六是着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2013年的重点工作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突出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力争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开展定向招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拓宽民间投资领域,降低投资准入门槛,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工程、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业扩张,坚决防止盲目投资引发产能过剩。

    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安排大中型建设项目1328个,总投资1.47万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313亿元,其中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260个,力争年度投资1500亿元以上。抓好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度投资1900亿元。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社区服务业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健身、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用好国家促进节能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营造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

    (二)大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龙头昂起”。支持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做大做强汽车、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医药三大千亿产业,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九龙湖新城、金融商务区和“六大商圈”等建设。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引导石化、钢铁、船舶等重化工业在九江沿江地区集中布局,促进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公共码头和物流园区建设,力争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以昌九工业走廊为纽带,推动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两大经济板块融合发展,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和互动互补的城镇群。

    大力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争取国家尽快批复《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和央企帮扶工作。抓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瑞金于都兴国经济振兴试验区、“三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等重大振兴平台建设。支持规划建设赣州章康新区。推动赣县、南康、上犹与赣州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吉泰走廊发展,打造重要增长带。着力解决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突出民生问题,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和道路建设。

    积极支持赣东赣西经济板块“两翼齐飞”。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沿沪昆线两翼区域生产力布局。推动上饶、景德镇、鹰潭、抚州积极参与长三角、闽三角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航空制造、新型电子、机电光学、铜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研究推进昌抚一体化。培育和发展新宜萍城镇密集带,推进新余、宜春、萍乡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加快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工业及建筑陶瓷产业集聚区。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切实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研发、承接和采用新技术,开展新产品产业化、工程化应用。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和关键技术,大力吸收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多元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和使用好各类人才。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基地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产业基地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新建省级高新产业基地10个。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新调整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修编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锂、铜合金、高性能稀土材料等产业,重点打造鹰潭铜、赣州钨和稀土两大国家级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及大飞机零部件,加快建设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国家将我省列入低空空域开放试点省。加快以南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加快对有色、钢铁、汽车、石化、建材、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着力提高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管理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积极推进工业园区集群集约发展。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纽带,完善产业协作配套,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形成一批规划科学、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实施重点园区扩区升级工程,提高园区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大力发展特色园区,新增省级产业基地20个。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园区4个、过100亿元园区10个。

    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区域性大物流、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培育一批商贸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促进金融产业集聚。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推动城市商业银行打造区域性特色银行,支持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600亿元,3-5家企业首发上市。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推动保险资金入赣。大力发展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创意文化、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旅游业,力争旅游接待超过2.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700亿元。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0个、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20家。

    (四)加强“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切实抓好农业生产。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耕地保护,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开展粮食稳产增产行动,保障粮食安全。推进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建设,抓好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丰富“菜篮子”供应。提升赣南脐橙、南丰蜜橘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高产油茶、毛竹、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森林旅游业,加快林下经济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升农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动植物疫病和病虫害防控。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

    扎实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选择5000个省建村点和3000个以上市县自建村点,开展新农村建设。抓好村镇规划布局,推进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建设农村和谐新社区。

    (五)着力推进城镇化,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一群两带三区”城镇体系规划要求,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城镇规划和管理,完成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鄱阳湖生态城镇群、新宜萍城镇密集带、吉泰城镇群规划。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积极推广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扩权强县、省直管县、兴乡强镇试点改革,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完善提升县城功能,积极支持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县级市和县城发展为中等城市,形成新的区域次中心城市。力争县县财政总收入过5亿元,70%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过10亿元。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工农关系。调整完善城、镇、村(社区)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中心镇和示范镇为重点,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开展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尊重市场规律,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抓好国务院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衔接落实。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提高审批效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民间投资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省盐业集团等省属企业股权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农合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各项任务。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争取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推行居民阶梯水价和阶梯气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加强与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对接合作,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深化省部合作,推动央企入赣、高校入赣、科研院所入赣工程。推动国际营销网络建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和国际服务外包,培育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支持九江参与构建沿长江大通关模式。加快南昌航空口岸、九江水运口岸、吉安陆地口岸建设,争取设立赣州航空口岸。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对外投资,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秀美江西。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230万亩以上。加大对“五河一湖”保护力度,实施鄱阳湖湿地、东江源头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工程,加强越冬候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新增200个集镇、8000个村点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抓好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营运及监管。推进农村地区工矿污染、重金属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开展六大节能工程,实施节能技改、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等项目,力争形成年节能2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推进20个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实行循环化改造。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加快赣州稀有金属和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鹰潭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建设,推进萍乡、景德镇、新余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推进新余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试点。开展机动车污染专项整治行动。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使江西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造福子孙后代。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善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办好学前教育。推进2000所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推进200所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对接。推动高等教育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惠民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影院、数字档案馆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进景德镇大遗址保护和陶瓷文化创意区建设。加大对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居旧址保护修缮力度。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多渠道补偿政策。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深入开展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扩大计划生育特别家庭扶助范围,实施计划生育特别家庭再生育辅助工程,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完善和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区和农村基层调解组织的服务管理功能,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和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切实加强国防教育,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着力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九)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筹集财政性资金700亿元,集中办好利民惠民的76件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促进就业和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免费培训省内工业园区员工28万人,创业培训8万人。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培养6000名农民大学生。加大支持青年创业的力度,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亿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做好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95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00万。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孤儿、城镇“三无”特困群众月人均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将儿童白血病等20种大病纳入保障范围。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三房合一、租售并举”制度,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2.24万套,竣工22万套。对7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26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进行改造。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推进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工作,抓好34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力争全年脱贫80万人,完成扶贫移民搬迁5万人。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