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常识之法理学<5>

2013-06-14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范围较广。其中法律部分也是考查的重点。对此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jiangxi/)专家对法律基础知识中民事诉讼法理论进行了整理罗列,帮助考生备考2013年江西公务员考试。
  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   一、法律实施   法律实施,也叫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   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律实施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律的遵守、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适用。   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   二、法律实现   法律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结果。法律实现是将法的实施的过程性与法的实效的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   综合对法律实效、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的评价标准以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评价标准,对法律实施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标准1)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是否能够按照授权性规范行使权利,按照义务性规范履行义务,是否能够根据法律设定的法律后果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2)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对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3)各类合同的履约率与违约率,各种民事或经济纠纷的发案率及结案率,行政诉讼的立案数及其审结情况;(4)普通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他们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的提高或提高的程度;(5)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比较的可比性研究;(6)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共福利等法的价值的切身感受;(7)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8)有关法律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执法   一、执法的含义   狭义的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授权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与司法等比较,执法主要有以下特征:   (1)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   (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   (3)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4)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   二、执法的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   亦称合法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执法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全部行政管理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完全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第一,执法的主体合法。第二,执法的内容合法。第三,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   坚持这一原则的理由在于:首先,指导国家行政机关正确实施管理。其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二)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特别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合理、公正,符合法律的精神和目的,与社会生活的常理一致。要求各种行政措施的采取都要在合法的条件下,同时做到符合科学规律、社会公德、法律目的和公共利益。   (三)效率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在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行政效率和效益。效率原则强调在执法时,要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法律监督   一、法律监督的含义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法律监督概念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谁监督(监督的主体)、监督谁(监督的客体)和监督什么(监督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的统一构成了完整的法律监督。   (二)法律监督的主体   法律监督的主体可以概括为三类1)国家机关。(2)社会组织。(3)公民。   (三)法律监督的客体   法律监督的主要客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各种公务活动,即公权力的拥有者与运用者具体操作公权力的行为。   (四)法律监督的内容   法律监督的内容,主要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公务活动的合法性,也就是公权力的拥有者与运用者具体操作公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包括两个方面:行为内容是否合法与行为程序是否合法。根据国家机关的性质及其权力操作的方式和内容,法律监督内容的范围包括: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法性的监督、对行政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的监督。   (五)法律监督的意义   现代国家的法制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环节和活动构成的完整概念,法律监督是法制不可缺少的特殊组成部分,是法制的重要保障。法律监督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全过程,其意义从根本上说就是维护法律尊严和统一。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保证国家法律体系的完整统一,建立法的权威。   (2)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维护法的权威。   (3)法律监督是对公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确保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重要手段。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体系是由一个国家各种形式的法律监督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系统。依据监督主体的不同,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由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系统构成。   (一)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是以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为主体、以国家的名义、依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立法监督和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立法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对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及其结果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监督的方式有批准、备案、发回、宣布无效、改变或撤销等等。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的范围广泛,监督的方式主要有罢免、弹劾、提出不信任案、质询、调查等。   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其监督的客体和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监督、对社会组织和公民行为的合法性的监督。   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行政监督,即基于行政管理权限和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的、由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监督的方式有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规章、决定、命令和指示,以及日常的工作检查。专门行政监督是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政策和命令等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具体包括行政监察监督、行政复议监督和审计监督等。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在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审判机关的监督。   检察机关的监督被称为检察监督,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其监督的范围很广,包括法纪监督、经济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监所监督。   审判机关的监督称为审判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审判机关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即依审判监督权限和程序对具体审判活动及其裁决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另一方面,对外监督,是依诉讼程序对本系统外的其他国家机关行为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二)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以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公民为主体进行的监督。   1.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在我国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和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监督。   2.社会舆论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主要指借助传媒手段进行的新闻舆论的监督。   3.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人民群众直接进行的法律监督是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   (一)概念: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   (二)主要表现为:   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   2.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   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二、法律解释的分类   (一)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   1、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正式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解释。   2、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区别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关键。   (二)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三种。   1、限制解释。这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窄的解释。   2、扩充解释。这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   3、字面解释。这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法律,既不缩小,也不扩大。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法律解释的方法是解释者在进行法律解释时为了达到解释的目标所使用的方法。   (一)文法解释   文法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进行分析,以便阐明法律的内容和含义。   (二)逻辑解释   逻辑解释是指采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分析法律结构,以求得对法律的确切理解。   (三)系统解释   系统解释是指分析某一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和所属法律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揭示其内容和含义。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历史背景材料的研究,或者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   (五)目的解释   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法律推理   一、法律推理的含义   指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特征是:   1.它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   2.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即作为推理的前提。   3.运用多种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   4.法律推理的目的是为法律适用结论提供正当理由。   二、法律推理的方法   法律推理的方法有两大类:一是形式逻辑方法;一是辩证逻辑方法。法律推理按照这两种方法可以分为形式推理、实质推理(辩证推理)两大类。   (一)形式推理   指解决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推方法。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演绎推理的典型表现为三段论推理。   2、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知识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一般原则的推理。   3、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相同属性,推出它们在另一些属性方面也存在相同点的推理,将它运用到法律适用中,就是类推推理。   (二)实质推理   又称辩证推理,它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当作为推理前提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矛盾的法律命题时,借助于辩证思维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命题以解决法律问题。法律适用中的辩证推理具有以下特点:   1.辩证推理是法官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命题时所进行的选择过程。   2.辩证推理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而引起的疑难问题。   3.辩证推理是法官对法律或案件客观事实的辩证推理过程,它必须建立在事物多重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一个客观基础之上。   4.辩证推理是法官经过对具体事物的矛盾运动的研究而作的复杂的推理过程。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江西公务员考试网:常识之法理学<4>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