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行测选词填空的四大要点

2013-07-0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选词填空是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部分很稳定的一种题型。要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这需要靠平时多看、勤查词典,不断积累。要认清构成词语的词素有什么含义,词语本身在使用上有什么特殊要求(包括词义的轻重、适用的范围、感情色彩等)。

  1.要能正确理解并使用词语

  对于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是2002年、2003年(B类)中央国家机关常考题型,近年来考得较少,但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是最常见题型。

  要正确使用词语(这里指的是实词),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这主要靠平时认真看书,勤查词典,不断积累。要认清构成词语的词素有什么含义,词语本身在使用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包括词义的轻重、适用的范围、感情色彩等)。

  词语的使用更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还须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例如,“布匹”一词虽然能表示较多的布,但它属于集合性名词,是不可数的,因此,说“我买了十二丈布匹”就不妥了。又因为一个词可以有多种含义,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只能有一个含义,这就要结合上下文或语境来判断它的准确意思。例如,“走了”在有的句子里讲成“离开了”,在有的句子里则讲成“死了”。

  2.要能正确理解,辨析近义词

  对近义词的辨析,要掌握辨析近义词的基本方法,并认真地比较,才能作出最佳的选择。来源:考试大

  (1)从语意轻重的不同来辨析。有的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虽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语意轻重的不同。例如,“批评”与“批判”是一组近义词,前者语意轻些,后者语意则重些,使用不当就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

  (2)从适用范围的大小来辨析。有的近义词所指的虽然是同一事物,但是其中有的适用范围大些,有的适用范围小些。例如,“爱护”与“爱戴”是一组近义词,前者适用范围大些,对人对物都可用,后者适用范围就小些,只适合用于人,使用时应当注意。

  (3)从感情色彩的不同来辨析。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但是感情上褒贬色彩不相同。例如,“成果”是褒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则是贬义词,不能混用。

  (4)从语体风格的不同来辨析。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它们中有的适宜做书面语,有的则适用于口语。例如,“惦记”与“思念”是一组近义词,但在一般情况下,前者用于口头,后者用于书面。

  (5)从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辨析。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有的经常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例如,“发挥”与“发扬”是一组近义词,前者常和“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词配合使用,而后者常和“优点”、“传统”、“成绩”等词配合使用,打破了这种格式,也被人们认为是不恰当的。

  3.要能正确运用成语

  2001年、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考查过正确使用成语,另外,地方公务员考试也经常考查这一内容。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

  (1)要正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从内容上看,成语的含义具有整体性。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但更多的成语出自历史典故或古诗文,从字面上去理解就会出笑话,还有的成语含有比喻义,要透过表面意义去理解它的真正含义。比如,把“胸有成竹”讲成“胸膛中有长成的竹子”,肯定会让人笑话的。

  (2)要正确使用成语的规范形式。成语的结构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延续下来并已约定俗成的,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改变。比如,不可以把“对牛弹琴”说成“对驴弹琴”。

  (3)要正确掌握成语的辨析方法。-般地说,辨析成语与辨析其他词语的方法是一致的,都要把它们放到相关句子的语境中去仔细推敲。在多种方法中,准确理解其含义和正确把握其感情色彩更为重要。比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实际上它们的意义和感情色彩截然相反,在句子中是不能换位的。

  4.要能正确运用虚词

  (1)要能准确使用关联词语。多数关联词语在句中起连接词语、短语、分句、句子和段落的作用。正确使用它们的关键,一是把握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不能混淆,如“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二是注意关联词语本身的前后搭配,不得错位,如“只有”与“才”搭配, “只要”与“就”搭配;三是准确了解词语、短语、分句、句子和段落需要哪些关联词语,不得乱用,如该用“虽然”的(“虽然下雨了,他还是来了”,表示雨已经下了),就不能用“即使”(“即使下雨,他也是能来的”,表示雨还没下)。三个关键点中,前两个是基础知识,后一个是使用规则,三位一体,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项,否则就会出错。

  (2)要能准确辨析一般虚词。虚词在句子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可轻视。使用时,首先要准确掌握相近虚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再”和“又”,“从而” 和“进而”,“况且”和“何况”,“对于”和“关于”,“然而”和“反而”,“偶尔”和“偶然”,“一向”和“常常”,“恰好”和“恰巧”,“分外”和 “格外”,“由”和“由于”等,再结合语境认真挑选,不要随便乱用。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