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第一追问】:农民工让座被嫌脏刺痛谁

2013-08-1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据媒体报道,1月10日,南京一位民工打扮的人在公交车上给一位老人让座后,老人拿出纸巾,把座位擦干净才坐下。无独有偶,去年12月28日,在重庆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太太直斥一位农民工穿得太脏,影响市容,应当走着回家。
  两起发生在不同城市、看似孤立的小事情,彰显当前一部分城市居民仍然存在“身份歧视”这一共同心态,让人心寒。在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破除各种制度障碍的背景下,类似心态还如一道鸿沟横亘在城乡居民和各级政府面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正从户籍、身份、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出台或者探索消弭城乡差别的制度措施。这些硬性的制度措施,对解决当前“半城市化”难题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也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受现代文明发育程度、生活习惯、经济实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在一些社会行为上仍存在较大差距,文化认同上还有一定障碍。
  这些差距和障碍,表面看无关刚性政策,但犹如一个择机噬人的“幽灵”,久藏于城乡居民心间。如果不能尽快消弭,农民依然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享受更为先进的现代文明,也必然会滋生更多社会问题。
  对于这些差距和障碍,进城农民工固然需要加强自信、自觉,并加快改进予以弥补,但更重要的是,获取现代文明更为便捷的城市居民,应当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加以认识和应对。部分城市居民应该认识到,当自己趾高气扬地贬斥农民工的时候,实际上是另一种不成熟的社会心态和更加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也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消弭城乡刚性制度差距带来的社会福利上的不平等,更要注重解决因文化认同、心理歧视等引起的软性鸿沟,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和谐、包容的城乡文明观,全方位扫除各种障碍,尽快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