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花钱“买平安”,徒留糊涂账

2013-07-2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不管花谁家的钱,买个别人的平安,让全社会承受代价,都是不对的,也是不义的


  据媒体报道,近日湖北通山县一名女子因结扎手术导致大出血死亡。事发后,当地计生部门与家属签订“补偿协议”,要求家属拿到100万元后“自愿放弃责任追究”。面对“花钱封口买平安”的质疑,该县宣传干部表示,“签协议与出钱的是当地计生部门下属的计划生育指导站”,“不是财政拨款”。


  10日,通山县发布了对这一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但对媒体报道中所说的补偿金问题却未有提及,然而,这正是此事件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关注的重要原因。


  在事情经过披露尚不充分、责任尚未厘清之时,100万元横空而出,试图对此事进行一个了断,让人疑窦丛生:名不正言不顺的一笔钱,如何裁断得了如此疑窦丛生的生命拷问?这是什么钱?如果是对一起医疗事故的赔偿,100万元远高于同类事故的赔偿额度,显然有违民事赔偿常理;如果是对公共部门涉嫌渎职的变相补偿,行政过错光有钱的代价没有责任代价,又是说不过去的。再说这钱从哪里来?作为公益事业单位、享受财政拨款的“计生指导站”,如何出得了“不属于公款”的100万元?若说“肯定不是财政买单”,赔款支付凭证上资金来源栏目缘何显示“财政拨款”,付款人为何是“通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这些年,一些地方信奉金钱逻辑、相信钞票能摆平一切。葫芦起来了只管先摁下去,不管是政府出钱,还是当事方出钱,只要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怎么掏钱都可以。至于事件本身承载的真相、是非、法律、道义,往往忽略不见,最短时间把“火”灭掉就是最高逻辑。被舆论谴责为“花钱买平安”。遗憾的是,非正义的手段,从来就结不出正义的果子。敬畏真相,敬畏法律,敬畏道义,这是社会共生的规则。否则,如果任由黑与白不问、是与非不究,一个窟窿看起来堵上了,其实会成为更大的窟窿。


  尽管当地政府认为协议“非政府所签”,尽管他们给负领导之责的县人口计生局分管领导及县计生服务站站长以行政处分,但很多人仍将这100万元理解为“封口费”。因此,如果此事就这么不明不白、不了了之,必然将向全社会释放出“糊涂”的情绪与信息:生命权第一的理念是糊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对公民知情权、节育手术安全保障权的规定,仍可能在“计生一票否决”的压力下被当成耳旁风;行政守法的边界是糊涂的,基层执行者会误以为“代表公家”伤害私人权益,是可以受到变相保护的,搞出人命也不用自己扛;社会正义的信念也是糊涂的,“医疗事故”过程中有无“权力滥用”?社会各有解读的后果,必然以公权信用继续透支为代价……我们岂能容得这等不明不白的糊涂账?


  不管花谁家的钱,买个别人的平安,让全社会承受代价,都是不对的,也是不义的。惨剧已经发生,生命无法挽回,怎么面对却由活着的人决定:唯有把事实真相弄清楚、把责任认定向公众说清楚,让医疗的归医疗、权力的归权力、法律的归法律,才能最好地呈现一条生命拷问出的社会正义与秩序的灵魂,社会共生规则才能得到最严肃的塑造。死者需要如此告慰,家属需要如此慰藉,社会公众也需要如此建构正派的情绪,这是任何公共事件面前,唯一正确的应对逻辑。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