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命题时有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将题目设置复杂、玄妙、难懂,使一部分考生望而却步,放弃这部分题目。尤其是这类题目:在题目中给出几个人说的话,然后说其中一个人或几个人说真话,或者说假话,然后让考生判定谁说真话谁说假话。很多考生看到这类题目就头疼,感觉每个人都像是在说真话,每个人也都在说假话,到底谁真谁假不知道。对考生来说,此时最好的做题方法就是把握技巧,运用技巧省时省力地得出选项。这类让考生头痛的题目,我们称它为“真假话题目”,下面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jiangsu/)就跟大家分享一个很实用的技巧:矛盾法。
1、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解析】(1)找出矛盾关系,本题中乙和丁是一对矛盾关系,必含一真一假。(2)那么题目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甲和丙是真的。(3)从而知道丙和丁作案,说假话的是丁,选择B。本题使用的是第一对矛盾关系:A与-A。
2、陈华、刘刚、王明三人中,星期日只有一个人在家做作业。陈华说:“我在家做作业”,刘刚说:“我没在家做作业”,王明说:“陈华没有在家做作业”。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说真话的是:
A.无法判断 B.刘刚 C.王明 D.陈华
答案为:C
【解析】题干中先给出了几个人的对话,然后限定其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接着我们可以判定题干中,陈华和王明说的话互相矛盾,根据矛盾的性质,可知他们两个有一个人说真话,一个人说假话,因而可以判定,刘刚说的是假话,刘刚的矛盾则为真的,即刘刚在家学习了,因只有一个人在家学习,故可以筛选出王明说的话为真,陈华没有在家学习。快速选出正确选项为C。这里面运用的方法就叫做矛盾法。在运用矛盾法时,我们总结了以下做题步骤:
第一步、针对的题目主要是“真假话题目”。
第二步、寻找矛盾命题。
第三步、判断其它命题的真假性。
第四步、筛选答案。比如:
3、小王、小张、小李、小顾四位舍友预测某次考试的结果。
小王:我想这次大家都能过吧!
小张:怎么可能?你没看见我乌云密布吗?
小李:小顾肯定是没问题的。
小顾:拜托!要是我没问题,大家就都没问题。
成绩公布后,证明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王 B.小张 C.小李 D.小顾
答案为:B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解答本题要通过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本题为“真假话题目”,符合矛盾法的运用环境;第二步,寻找矛盾,发现小王和小张说的是矛盾的;第三步,就是判定其它命题的真假性。根据题干得知,只有一个人说的错误,故小李、小顾说的都是真话,因而可以推出小王说的也为真话,只有小张在说假话,故答案为B。根据矛盾法,经过三个步骤可以快速地锁定答案。
4.有一段对话。甲:“有的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正是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乙:“如果某地领导不重视环境保护的话,该地环境就遭到破坏。”丙:“不存在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也不存在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丁:“凡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都不是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如果甲、乙、丙、丁四人中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下面哪句话是真的?( )
A.有的地方的鱼类资源枯竭了
B.某地环境遭到破坏
C.某地领导不重视环境保护
D.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
【解析】(1)找出矛盾关系,本题中甲和丁是一对矛盾关系,必含一真一假。(2)那么题目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乙和丙说真话。(3)从而知道没有地方环境遭到破坏,再根据三个定理中的逆否定理结合乙的话得到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选D。本题使用的是第二对矛盾关系:“所有”和“有些”。
矛盾法对考生做逻辑判断题目中的“真假话问题”至关重要,只要在题目中看到几个人对话,条件中给出几人说真话、几人说假话的题目,我们都可以运用矛盾法解题,甚至根本不用关注题目到底是不是符合生活常识,只需要寻找到其中的矛盾就可以快速得出答案。在运用矛盾法时,第二步和第三步特别需要考生注意,寻找矛盾一定要真确,第三步一定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清楚判断其它人的真假性。只要考生把握住做题步骤和注意事项,不被题目中千变万化的语言所迷惑,按照矛盾法一步一步地做题,就可以得出百分百准确的选项,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提高正确率,所以,各位考生还需要好好地把“矛盾法”练习一下,掌握好这个解题技巧,快速得出选项,早日成“公”。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