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根据考察的主要能力分为综合分析、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情境应变六大基本题型,而根据多年真题研究得出,不论是国考、省考、还是政法干警、公选干、大学生村官选拔、事业单位等等,但凡公务员面试的结构化考试中,综合分析题目始终是出题最多的题型,也始终是考生备考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而综合分析题型两个小类(哲理类和时政类)中,时政类又最为头疼。纵观真题,时政类的综合分析题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的热点话题。让考生无力以对,让很多考生望而生畏,特别是平日只倾心于娱乐八卦、服饰、韩剧中的女考生们。其实凡事必有规律可循,害怕源于未知,要想破除这道障碍,需要我们静心下来仔细分析和思考。
一、公务员面试命题机理
“一个目的,两个层面,三个步骤,四个标准”--即所有公务员面试命题目的只有一个,即人职匹配,而时政类问题是从社会认知水平和政策分析能力两个层面来考察考生是否具备公务员的潜质,我们在答题这类问题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要达到破题要准-答题要透-语言要简-内容要实四个高分标准。而结合笔者长期在一线了解到考生的水平来说,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注意两点:
一是时政类题目需要用政府的思维进行思考才能和所报考的公务员岗位相匹配。考生需要深刻了解人职匹配三层次(职业人、公职人、专业人),转变狭隘的个人思维,站在政府的角度看待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热点问题。比如:陈光标让员工挑千万巨款现身支持青年创业再次高调慈善事件,我们既需要看到的是陈光标宣扬了慈善、支持慈善事业,又要结合当今慈善事业的现状,看到要真正发展好慈善事业,真正的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对象,仅仅靠陈等先进个人企业家是不够的,需慈善机构、政府、社会大众共同努力。而如果考生仅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叙说陈光标的各种具体受到争议的事件,说到“做好事不留名”等传统的观念,就与公务员人员职业身份相差甚远,就没能很好抓住自己的角色身份,从而丧失高分。
二是答题过程中语言要找准自己的特点,灵活运用,而非一味“唱官调”。这也是结合学生经常有的一种困惑而来。每一个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对政策性语言的敏感性和可运用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总是出现训练过程中,同样的意思,有人表达出来很官方,而有人表达起来却很别扭,甚至词不达意,最终语言结结巴巴。其实考官都是在公务员系统内部资深人员,对于那些政策性的语言和官方表述都很熟悉。如果考生能精准的表达,确实能展示出自己能力,让考官青睐。但是更多的考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导致在表述的过程中给考官一种“班门弄斧”、“鹦鹉学舌”之感。其实考生这样无异于是自我揭短。相较于词不达意的蹩脚“官调”,还不如用自己能操作的语言表达出来,虽然会有“行外人”之感,但是只要所能表达清楚,而观点又正确,就会获得考官的好评。但是这里考生也要注意一点,这里所说的并非让大家一味的用“用大白话”,一些基本的、通用的或者政策性的专业词汇可以提升考分,比如:“反腐要从建立起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保障机制三重反腐机制到自觉的‘不愿腐’,起到‘破心中贼’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廉洁社会。”综合而言,面试表达第一点是要学员学会勇敢的表达,然后才是基于自己水平上的提升表达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二者的侧重要视个体情况而定。
二、考试备考方向
1.了解热点范围:公考热点具备五个特性:普遍性、时效性、问题性、关联性和非敏感性。所以考生备考时重点关注半年内的具有普遍代表性而非政治敏感性的反映社会一些问题的热点事件或者年度重大的热点事件。比如:十八大、红十字会器官捐赠问题、新老年人保护法中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颐和园游客集体路边小便、电梯吃人事件、北京出租房新规等等。
2.掌握备考方法:根据学员反馈有以下几种方法是大家在上完辅导班之后时政类问题备考通用且效果良好的途径。
看:人民网、凤凰网、理论面对面、新华网、中国好人网、热门微博、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念:十八大报告、优秀的申论范文、热点时评
练:面试时政类真题、专业机构命制的社会热点题集(注:一定要把握时间,自己看题答题)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考官的命题方向,加之平日的积累练习,相信时政类的考题对于考生来说不再是障碍而是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的法宝。不过除了这些针对性的复习之外,考生还需从心里认识到一个问题,时政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公务员人员基本的能力要求,如果我们真的计划从事这个岗位,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做到“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培养我们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思维,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