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23)

2013-04-2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信息量大、考查能力丰富、题目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要求应考者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从题型分类的角度入手,重点掌握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中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能够确保在处理较长较多的文字时迅速辨清题型,直击考点,快速解题。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特发布一系列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题,供考生备考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1.采矿、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重点扶植的产业,这对于一定时期内振兴国民经济和实现经济资助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由于资源开发缺乏中长期整体规划,采矿、煤炭、石油等部门只知道单纯地增加年度产量,忽略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已见端倪,同时,由于地方利益冬季的支配,各地小铁矿、小煤矿、小冶炼炉的滥采滥用,不仅得不到限制,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鼓励和保护,导致资源严重流失和浪费。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我国多年来扶植一些资源开发业,对于一定时期内振兴国民经济和实现经济资助是有积极意义的
  B.资源的无计划使用和浪费,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对生产力的最严重的破坏
  C.资源开发业应该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
  D.地方保护主义受利益驱动,滥采滥用资源,导致资源严重流失和浪费
  2.1995年,美国的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3.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了当今 全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极富现代意蕴。这些内容。既是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我们把这些内容用国际社会容易理解的形式对外传播,比较容易得到认同,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在全世界塑造我们国家的文明、友好、开放、包容的形象.
  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
  A.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B.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途径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D.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4.世界上许多民族正面临着在世界舞台上丧失母语的话语权,不得不依附于西方弥补语言文字,从而使本民族的文化被逐渐弱化。这段话可以被用来论证下面的哪一种观点:
  A.保护本民族母语的重要性                   B.语言文字也有强势弱势之分
  C.民族的文化被逐渐弱化的原因             D.我们不能在语言文字上依附于西方
  5.亚洲的困境在于--破坏环境的力量正是创造经济奇迹的动力,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产量、更多工作、更多餐桌上的食物,但是也意味着更多的烟雾被排放,更多的树木被砍伐,更多化学物质倾向河流。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是
  A.亚洲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存在冲突                   B.环境问题制约着亚洲经济的长期发展
  C.绿色产业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D.亚洲的经济发展以资源的过度的消耗为代价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chinagwyw.org解析】
  1.B【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首先排除AD,因为概括的不全面。BD中,B是对原文的概括,而D是根据原文做出的推论,所以我们只能选择B。
  2.B【解析】本题考察对特定句子的理解。这道题必须结合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限制万分来选项:原句是说未发现电波源,不是说怀疑有没有电波源,实际上有电波讯号的就肯定有电波源,A项显然是错误的;C项是转换话题,文章涉及源头方面是否收到讯号的问题,只讨论地球方面接收讯号的问题,故不能选;D项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未发现电波源,而不是D项所说的未发现电波源的特征;原句说的是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是什么,故B项合适。
  3.C【解析】本题不能选B。原因有两点:第一文段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选项不能脱离这一核心;第二提升我国软实力只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现代价值的一个方面,不能单独抽出来作为整个材料的论点。
  4.A【解析】本题是一道观点支持型的题目。也就是问考生,以文段为论据,直接支持了哪个观点。梳理文段结构,谈的是“丧失母语的话语权”的严重后果。那么它最直接支持的观点应该是保护母语。所以本题选A。
  5.A【解析】材料结构非常清晰。第一个分句确立观点:“破坏环境的力量正是创造经济奇迹的动力”,即亚洲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存在冲突。第二个分句从大气污(烟雾)、植被破坏(树木)、水污染(河流)三个方面对首句的观点进行了事实论证。你认为“烟雾”和水污染也属于资源消耗么?这样分析就偏离题干中心太远了。D项的观点本身是正确的,可是不是材料反应的观点。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