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信息量大、考查能力丰富、题目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要求应考者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从题型分类的角度入手,重点掌握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中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能够确保在处理较长较多的文字时迅速辨清题型,直击考点,快速解题。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特发布一系列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题,供考生备考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1.人类拥有一切力量和弱点,拥有一切只有人类才拥有的感情。我希望每一项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都会遇到来自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医学家和法律专家以及一切能够监督、评估新技术对人的影响的其他各种专业人士的怀疑主义的质难。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人类不断取得新的惊人的技术突破
B.人类既拥有力量又拥有感情和弱点
C.新的技术突破必然伴随被广泛的质疑
D.人类必须重视技术突破带来的负面影响
2.当一个高压峰遭遇一个低压峰时,通常会发生降水。气象学家通过测量两个相向移动的峰的速度,可确定它们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相遇,借此来预测降水。据此可知:
A.气象学家的职责是预测降水
B.低压峰总是向着高压峰方向移动
C.降水不一定需要低压峰的出现
D.某些降水的预测是基于高、低压峰的一般反应
3.细菌小的虽然肉眼看不见,但他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枝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下面对文中“关键性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菌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释放了二氧化碳,维持了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B.细菌把有可能被锁定在植物体内的碳素分解出来并释放到大气中去
C.细菌在分解树干与枝叶的过程中将它吸收的二氧化碳又释放到大气中去
D.如果没有细菌做分解枯枝败叶的工作,地球将无法维持盎然的绿意
4.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一个公式:7%言语+33%声音+55%表情=信息的全部表达。
对上面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语言行为可以代替语言行为。
B.人际交往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依赖于非语言的交往。
D.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是相互为用的。
5.我国实行的开放政策使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内地与沿海之间展开
了多种多样的吸引外资的竞争,导致了一些省份原先获得的区域倾斜政策优势(如减税、退税、低税、优惠贷款等)减弱,从而增加了国内利用外资的竞争。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外资 B.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
C.国内为利用外资的竞争正在增加 D.减税、退税、低税等政策使国家税收受损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chinagwyw.org解析】
1.D【解析】人类的“力量”可以带来“惊人的技术突破”,人类的“弱点”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获得“技术突破”的同时,也需要“怀疑主义的质难”。选项D概括了材料的中心意思。
2.D【解析】气象学家的研究问题之一是预测降水,A过于片面;文中没有提到高压峰和低压峰如何移动,所以B是没有根据的;从降雨的条件来看,要同时具有高低压峰,C是错误的;只有B正确的表述了文章的意思。
3.C【解析】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细菌在分解树干与枝叶的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选项C错误。
4.C【解析】认真分析这个公式可以发现这样的特点:三个百分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言语”,一类是“非言语”,“言语”与“非言语”比例相差悬殊,正是这悬殊的两类相加,等于“信息的全部表达”。可见,信息表达主要靠非言语因素。A项“代替”一句把比例悬殊偷换为二者同一,B项“相辅相成”,D项“相互为用”都把比例悬殊偷换为“匀称”了。
5.C【解析】文章是因果关系,作者得出结论是“从而增加了国内利用外资的竞争”。因此,最符合文中观点的是C。A、D都偏离了中心思想,都是错误的;文中更没有提到利用外资的国际环境,B也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