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大力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

2013-08-1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很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实践表明,国家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还必须实现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目前,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显紧迫。


  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性的和决定性的。新中国成立62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繁荣、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社会结构发生了较深刻的变化。但相比较经济建设而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社会建设还相对滞后,社会结构还不尽合理。


  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最重要的结构,两者互为基础、相互支撑。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已经是工业社会中期阶段水平,但社会结构还是工业社会的初期水平,两者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这两个结构不平衡、不协调,是中国目前很多经济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


  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要实现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光有建设经济现代化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而且必须适时地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建设社会现代化既是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需要,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建设社会现代化,就必须实现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现代化(包括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医疗卫生现代化、社会保障现代化等等)、社会体制现代化、社会管理现代化、社会组织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观念现代化和社会结构现代化等等。


  可见,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要建设社会现代化,既要统筹协调好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的各种关系,也要统筹协调好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关系,使之能够全面、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准备。


  我认为,社会现代化的建设大致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有交叉地进行的。


  第一个阶段就是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的现代化建设阶段。这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先解决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


  这个阶段同时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发展。


  第二个阶段就是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体制现代化的阶段。现行的社会体制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要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要进行社会体制改革。现在看来不搞社会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动力就会不足。


  我们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政策;要通过改革推进新型的城镇化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要通过拓宽社会流动渠道,培育壮大中产阶层,构建一个合理、开放、包容、渐进的社会结构。


  第三个阶段就是基本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到那时我们经济更加发展,社会建设不断进步,社会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管理体系日益完备,并最终形成一个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这是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代化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现代化的社会结构。


  建设社会现代化必将是一个复杂、艰难的长期历史任务。


  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的认识。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体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加强各项投入。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加大了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因为历史欠账太多,社会建设亟须更大的投入。今后我们一定要调集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社会主义能办大事,能办成大事的优势,争取有更多、更有效的人财物的投入,逐步扭转并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对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组织投入。


  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还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导向。现在关于社会建设的考评指标已经很多,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能够认同的科学合理的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制定出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导向。


  实践出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必然要经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关于社会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认识,也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具体、更加丰富。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必将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壮丽篇章。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