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时政热点:南大博导被指伪造考生成绩单

2013-09-05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中国江苏网7月27日讯 “被指伪造成绩单致优秀考生落榜,南大博导发帖反击。”近日,媒体报道了南大博士招生中发生的考生与报考导师公开反目事件,引起多方关注。

缘起:考博落榜,发帖声讨博导

7月12日,一位名叫“真实再现微博”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声讨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申晓云在博士生招录中伪造考生复试成绩单,称考生路某今年参加南大博士生考试,条件优秀却未被录取。

该网帖称,路某有两篇《人民论坛》(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项副省级三等奖,1篇《人民网》理论频道的全文转载,申晓云录取的另两名考生连1篇核心期刊论文都没有,更谈不上其他科研成果。为了掩盖招博工作中的不公平,申晓云伪造了一份“复试成绩单”,于6月11日11点55分发到考生家长邮箱。

申晓云教授随即愤而在网上展开反击。“本不想浪费时间,可是面对泼在我身上的污水和人身攻击,不得不予以公开回应。”申晓云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按规定,每个博士生导师每年可招两名博士研究生。今年报考申晓云博士的共有15名,在系里划定的最低分数线以上考生为11名,路某的笔试成绩排在第7名。面试后,路某落榜,家长无法接受,在与申晓云教授电话沟通没能获得满意答复后,先后打电话或写信给历史系主任及南大校领导反映情况。

在写给南大校领导的信中,家长强烈要求:申晓云在《南京大学学报》上向考生家长做出书面道歉;取消申晓云2012年博士导师招生资格,终止延聘;在申晓云组的上线生中按科研创新能力录取前2名,由学术带头人陈谦平、李良玉作为博士导师。信中还透露了考生父亲的网络曝光等计划,并列出此次曝光对南大可能产生的5个不良影响。

针对家长的反映和诉求,南京大学监察处和南大研究生院6月21日给出复函:经认真调查审核,历史系2012年博士生录取程序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路某考生的复试记录和复试成绩真实有效,该生未能达到博士生录取条件,故无法录取。

疑问:“门票”不错,面试为何没通过

在每年的博硕士招生中,类似考生和报考导师公开反目的事件很罕见,但确有一些考生笔试成绩不错而在面试中落榜,由此产生疑惑乃至怀疑录取是否公正。

那么,研究生面试最看重什么?面试没过关究竟“栽”在哪里?

一些过来人向记者透露了面试“关键词”。考上厦门大学研究生的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应届毕业生韩旭说,面试中专业知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都很重要。今年考上研究生的南大学生刘永恒告诉记者,面试老师比较注重考生的阅读面、知识面,会对现场作答的某些问题进行引申提问,读书少、应变能力不行的话,过关会比较难。

据了解,博士研究生录取主要看笔试、面试综合得分,参考硕士期间论文写作及科研情况,由导师最终决定录取与否。有些考生虽然上线,但知识结构存在欠缺或功底不扎实,抗压能力、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不佳,都会在面试时成为“短板”影响录取。对于考生已发表的文章或论文,导师会参考但不特别看重,原因是如今有些文章从写作到发表并不那么单纯。

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杜志红感言,近几年一些考研的学生,面试时都答不出自己将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读研只是为了混个文凭好找工作。“还有些考生,你问他读了教材以外的哪些专业书籍,往往也说不出来。”

那么,考生路某落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南京大学招博复试情况表上写明“不予录取”的理由是:对老师所提问题多不熟悉,有答非所问之感;基础不是很好,性格、表现拘谨;表述不流畅。面试分数为65分。

“面试的时候,我很注重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对报考专业动态知道多少,可以反映考生的功底、有没有做学问的潜力,视野不宜狭窄。”申晓云说,思维活跃程度关系到研究能力,所以思维呆板的考生也不会被录取。

对于网帖中所说的复试成绩单造假之事,申晓云回应:“路某的父亲要我提供他女儿面试成绩不佳的证据,我在回函中附上了留存在身边的‘复试记录’和‘综合评价’,对方却称笔录造假,理由是记录上没有单位公章。原始实录证明都是交到学校存档的,这份是我留存在身边的复本,校方调查此事时拿出了盖章的记录,完全一致。”

思考:维护招生公正,各方都有责任

南大博士招生“考录反目”一事,引出不少议论。

北京网友“tylsqtxd”以俨然知情的口吻说,“导师一般不会留差生在身边,因为那是给自己找麻烦,除非学生有很强的背景。”guidaxz等网友对家长的做法表示反感。zouyayan发帖称,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

不少网友对申晓云教授表示支持。新浪一位浙江网友发帖说,现今高校最需要的就是这样有坚守的老师。大连网友arui8290发帖表示,导师有选择学生的自由,有些考生分数虽高,但缺些独立思考精神,未必有灵气做科研,考博不像考大学,这个家长外行了。

“学术界也应反思,如何增进博硕招生公平、公正与透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直言,高校受到不正之风侵蚀,也是考录反目事件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今“关系学”盛行,就升学而言,一方面,家长们为了帮助成绩不够格的孩子达到目的,削尖脑袋“找关系”;另一方面,学术界不时曝出点丑闻,高校招生中暗箱操作也依然存在,都让人对高校信任打折,误认为什么都可以“攻关”。

对此,当事博导申晓云教授颇有感触:“孩子成绩明明不合格,为什么家长一再想通过不正当途径达到目的呢?就是因为眼下学术界确实也不那么干净,让一些人觉得有空子可钻。”

南大博士生导师贺云翱教授坦言,每年博硕招生名额有限,不排除有一定的人情因素,但博导、硕导们是有底线的,决不会因为关系或送礼录取不合格考生。人们在看到不良风气的同时也要相信,绝大多数专家学者是有学术良心的。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