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识别作者的“弦外之音”

2022-05-1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言语理解题中,主旨观点题占据半壁江山,其中有一类主旨观点题并没有详细说明作者的观点,只是介绍某一事物目前存在的问题或危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认为概括出文段中的问题即可,但这其实并不是作者意在强调的观点。今天湖南公务员考试网就通过两道题教同学们如何识别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例1
 
  空气、水、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条件,然而相对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公众对土壤污染并不够重视,防治意识要弱很多,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雾霾来了我们能看到,河水变臭我们能闻到,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在什么样的土里种出来的,含有什么不该有的元素。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如果今年这片地里种出的庄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带毒,若想恢复如初,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
 
  B.公众应重视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识
 
  C.土壤污染危害的发现为何具有滞后性
 
  D.土壤污染治理应舍得投入时间和财力
 
  【解析】B。文段先提出公众对土壤污染不够重视,防治意识很弱的问题,然后介绍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以及土壤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故文段重在呼吁公众重视土壤污染问题,提高防治意识,即B选项。A项“土壤污染与其他生态污染有哪些不同”并非文段重点,文段是要通过这些不同来引起公众对于土壤污染的重视,排除;C项“为何”为分析原因的表述,并且“滞后性”对应文段“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表述片面,排除;D项“投入时间和财力”文段中并未出现,排除。故本题选B。
 
  例2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解析】C。文段首先介绍了蓝藻上浮形成水华对生态的严重危害,然后分析了蓝藻暴发的原因,是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由此可推知,要避免蓝藻暴发的危害,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治理水体污染。A项“阻隔氧气进入水体”是蓝藻形成水华的危害之一,概括不全面;B项因果倒置,蓝藻暴发是水资源不合理开发的结果;D项文段未涉及。故本题选C。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