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试要“发挥”得好,没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是不可能的。从申论考试的题目来分析,申论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要通过文字表达来体现,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申论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测评要素,在各个题目中都会赋予其一定的“分值”。因此考生应有明确的认识,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在备考过程中通过必要的训练,提高、优化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在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中,语言和材料的运用是有一定窍门的。即:写好段落首句,对警句有述有议,仿造权威言论。
在文章中,语言和材料很难分割,有的精彩的句子,不管是谁说的、出自何处,都可以既是有文采的语言,又是有力度的论据。网传的各种“申论神句”,大都是片断语句的大杂烩,由于来源不一、裁剪不当,并不都是精彩的,相反有很多是拖泥带水的大论点、强判断、硬灌输,数量又多,一一背诵毫无必要。使用警句材料,要牢牢把握语言材料和论证依据这两个使用方向,对提升语言魅力有示范性的可以用,作为论据有权威性、可信性的可以用,可有可无甚至惹人反感的面子话、空套废话,一律不用。
申论文章用好语言的一个窍门是精心设计段落首句,让每一段都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例如分析段落的首句,每个首句都是一个意义、作用、效果评价的分论点,语言形式尽可能生动:
网络问政是了解民需、调查民意的“直通车”,有助于政策的策划。
网络问政是荟萃民智、辅助决策的“信息库”,有助于政策的制定。
网络问政是提高效率、转变作风的“加速器”,有助于政策的执行。
网络问政是评价政策、改进工作的“风向标”,有助于政策的评估。
网络问政是预防贪污、防治腐败的“好帮手”,有助于政策的监督。
而对策段落的首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对策的主旨:
规范管理网络,既踩油门又踩刹车;
加强引导网络,减少负能量,增加正能量;
善于利用网络,变“出气筒”为“连心桥”。
名言警句源于前人对生活深刻而细致的体察,是他们不辞艰辛、苦苦探索和总结的结晶,表达对人生、社会的独特看法。名言警句是闪光的思想火花,以精辟的语言道出生活真谛、事物真相与人生哲理,是对客观真理准确而精炼的概括,它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与教诲,值得珍视与反复利用。在现实政治语境中,领导人讲话的精彩例句也有等同于名言警句的作用,应注意搜集积累和妥善利用。许多考试文章的警句之所以用得不妥,一是堆砌过多,流于卖弄,引人反感,不能加分反而招致扣分;二是善引不善解,没有必要的解说和引申发挥,警句的内涵意义不明确,价值发挥不出来。
警句的运用不能说出来就算、“逼着人接受”,必须与阐释论证相结合,没有论证就没有说服力。不作论证的神句、警句,作用等于零,警句只有经过阐释、结合论证才能运用如神。
先看一下习近平总书记是怎么运用警句的,他在讲话中说: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曾经引用过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段话,他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因此,全会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对培根的名言首先引用原文,其次揭示主要寓意,即司法对公平正义的保障作用是关键性的,“如果司法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这就是做出了引用者自己的阐释;最后引出结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再看一篇常见的贯彻群众路线表态文章: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基层干部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岗位上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满意,要求我们对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勤勤恳恳为人民工作。群众心里有杆秤。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的分量,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的分量。只有我们做得让群众满意,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
文段先引用了《孟子》中的警句,然后结合基层干部的工作实际,对原话中蕴含的有关干群关系的启示进行了引申阐释,最后提出必须工作得让群众满意的观点。
写文章时仿照领导的言论和经典中的名言造句也能产生新意。写文章时考生都想用领导言论和名言警句,但素材储备有限,能记得住、用得上的警句不多,经常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如果你用我用全都用,可想而知,类似的引用只能让阅卷者嗤之以鼻,并不会为文章带来加分。那么能不能背的素材一样,写出来却不一样呢?也有办法,这就是对领导言论和经典名语进行仿文,仿照原文造出格式、体例相近而文字不同的语句。
例如: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原文:
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仿句1:
让创新成为一池活水,不断浇灌社会主义文化之树,使人民的精神家园更加繁茂。
--不但水源和浇灌对象改了,还多出了浇灌的效果,使比喻的作用更进了一步。
仿句2:
人才就像那源头活水,在健全的机制中汩汩涌流,不仅将经济之树浇灌得更加茂盛,而且使我们古老民族的躯体清健如许。
--改造了总理原话,活用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句,使引文焕发出新意,为文章增添文采,阅卷者乐于为此给出加分。
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精辟讲话还有许多,举不胜举,例如:
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简政放权是全面削减和约束政府审批权、全面重构公权力,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大创新举措。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催生更加蓬勃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潮,用智慧升级“中国制造”。
积累一份习近平与李克强两位党政主要领导的语言素材,到了考场上活学活用,适当改造,忠于原文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文字,让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