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网:打破固有语言印象

2014-12-11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很多人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比较简单,容易上手,更容易得分。探求其原因,大多数备考者认为试题中的那些字、词、句、篇我们每天都在用,而且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难道这方面的题目还能难倒我们吗?其实这样的想法也正是说明了我们对语感有着强烈的依赖心理,于是出现话怎么说题就怎么做的普遍现象。过分依赖我们固有的语言印象,是一个误区,总会让我们河沟翻船,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以下湖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chinagwyw.org/hubei/)以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1】屡试不爽
  句例①:古时那么多才子苦心读书,为什么每次都屡试不爽?
  句例②:小王写作成瘾,非常想在某知名报纸上留下墨迹,然而终因能力有限,屡试不爽?
  这两个例句中都用到了“屡试不爽”。“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一般指愉快、高兴,达到目的后的轻松愉悦感。于是对于“屡试不爽”多数人就会顺杆爬地认为是每次实验都不能让人高兴,每次都不成功。然而,实际上“屡试不爽”的意思是:试验都没有差错。其中“爽”是差错的意思。这个成语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而与其形似的“屡试不中”才是每次实验都不成功的意思。
  【例2】:空穴来风与无中生有
  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
  “空穴来风”的意思是(    )。
  A、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缘由的事
  B、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缘由的
  C、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答案】B
  【解析】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而无中生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这个成语出自《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由此可见,这两个词其实是完全不同的,然而大多数人单凭语感的话总会觉得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是一个意思。这就是固有语言印象不可靠的地方了。
  语言印象是思维模式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正确的言语知识外,备考中需针对题中的固有语言印象误导选项等进行专项的记录、研究和理解、记忆,特别是清楚其词源,真正做到打破固有语言印象,真正地抓紧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真正地去理性地分析题目,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保证这一部分拿到不错的分数。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