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选调生考试行测辅导: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2013-08-1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推荐:河南选调生备考专题    河南选调生考试培训课程 QQ交流群:105527906

     2013年河南全省公职考试信息汇总 免费订阅手机报:网罗所有招考信息、考试资料

     包邮仅39.9元可抢硕文千元大礼包【含全新图书+学习卡+手机报等】

  一、总体而言,常识判断考察的是考生在知识积累方面的硬功夫,少有捷径和技巧可言,所以要答好常识判断,考生做好平时各方面知识的积累还是最重要的。

  二、常识判断很注重时事,有的是直接以时事作为考察对象,这需要考生平时注意关注时事;有的以时事为切入点引出问题,而并非考察时事,这对考生在时事的了解方面要求就不高了。

  如果以问答的形式考察时事,则作答只能评硬功夫。如:

  2010年新成立的我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是:(11年国考)

  A.上海浦东 B.新疆喀什 C.重庆两江 D.天津滨海

  对于时事,考生注意对事实的了解即可,无需做分析方面的积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以时事为基础对问题进行分析再作答。如果以判断的形式出题,则有时可以以掌握的时事为基础进行一定分析再作答。如: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1年国考)

  A.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

  B.我国目前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亚洲发展中国家

  C.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

  D.我国已与周边所有邻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以时事为切入点引出问题的并不考察时事本身,现举一例:

  北京奥运会“和”蕴含的思想源自:(09年国考)

  A. 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三、尽管都称之为“常识”,但是就人们对其熟悉程度而言,“常识”也是分层次的:有些“常识”可以说尽人皆知,有些“常识”则被一部分人所知,有些“常识”是人们常常模棱两可的,有些“常识”则是错误的“常识”。

  在一道题目中,这些“常识”有可能同时出现。对考生而言,没有人能够穷尽常识,在这种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能够把握得准的那些尽人皆知的“常识”的价值,才有助于考生拿分。

  考题的情况也允许我们这样做,在一道常识判断题的四个选项中,往往会有一个选项涉及的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它可能叙述得正确,也可能叙述得错误,一般而言答案就会是该选项,所以在考生对其他选项不了解或者拿不准的情况下,选它会比较保险;即使答案不是该选项,它的存在也降低了考生作答的难度,提高了考生答对的可能性。

  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1年联考)

  A. 《古文观止》成于清代康熙年间

  B.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总集

  C. 《史记》是司马迁编纂的叙事历史著作

  D.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

  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11年联考)

  A. 黎族同胞说:“我们每年举行盛大的赛马会”

  B. 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的莲雾又获得丰收”

  C. 傣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的盛大节日”

  D. 高山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河南人事考试网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