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预测:打拐不能完全依赖媒体

2013-06-17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背景材料
  2011年2月8日,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小村一张“敦促组织、携带儿童外出乞讨的人自首”的通告,引出拐卖据点。媒体发现,当地已形成带残疾儿童外出乞讨的产业,甚至有村干部卷入其中。其实早在7年前,这种丑闻就被曝出,7年间未得到遏止,这一次又被翻了出来。正因为此,当地村民面对媒体时不解地问:这件事又炒起来了吗?
  要打拐,先要追究当地政府部门的失职,为什么7年未能遏止这一问题,相关官员该当何责?如不问责到位,公民行动终将无力。
  就上述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题框架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专家(ww.chinagwyw.org/henan)认为,一个“炒”字,让热情的打拐者十分尴尬,甚至很愤怒。不过,7年前就曝光了的问题,7年后不见改观,一阵风似的关注后问题又回归原点,村民“怎么又炒起来”的感觉非常正常。宫小村的现状,不仅为此次打拐行动找到了一个据点,更树了一面可资警醒的镜子,给热情的打拐者们泼了一盆冷水:轰轰烈烈的打拐社会行动,千万要力避“阜阳病”,即避免重复阜阳的打拐弯路。
  一是打拐不能过度依赖媒体,那只会是一阵风。7年前媒体刚报道宫小村拐卖残疾儿童外出乞讨的新闻时,曾掀起一场打拐运动,可随着媒体热点和关注点转移,宫小村淡出舆论视野后,运动式打拐很快乏力,迅速归零。当下的打拐行动,也是在微博上发起并由媒体推动的,也很容易像以往一样,在浮躁的热点转换中很快冷却。
  要避免这种现象,打拐需要戒除对媒体推动的依赖。报道后,媒体已经完成了使命,需要其他社会力量制度性的介入:立法部门的立法,执法部门的执法,其他部门合力共同铲除拐卖残疾儿童乞讨的社会土壤。
  二是不能用公民行动遮蔽当地政府部门的失职。公民行动是公民行动,政府行动是政府行动。在打拐上,主要应依赖政府部门的力量,因为它掌握着强制资源并垄断着执法权力。公民再热情,也只能起到提供线索这种辅助性的作用。河南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宫小村的问题7年未得到遏止,关键问题正出在政府部门的失职上。当地政府部门不仅缺乏打击热情,甚至容忍村干部卷入其中。这一失职使恶风在当地愈刮愈烈,已从宫小村一路扩散到周围其他村庄,农民们俨然已将此作为致富路。
  当下打拐如火如荼,公民充满热情。这种公民行动的热情值得赞赏,可关键还在于政府行动,千万不能让政府部门以公民的热情遮掩自身的失职。要打拐,先要追究当地政府部门的失职,为什么7年未能遏止这一问题,相关官员该当何责?如不问责到位,公民行动终将无力。
  最后,打拐须是系统性的,而不能运动式的抓人遣送了事。所以有那么多残疾儿童被拐卖、被强迫乞讨,与人贩子的丧尽天良有关,也和政府教育和救助机制不够给力有关。残疾儿童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人贩子自然就会钻空子。所以,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儿童被解救后怎么办?这是打拐更深层的问题。
公务员教材中心: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火热销售中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