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7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折腾式献爱心”折射慈善素养不足。河南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是最能拉开考生成绩的一门科目,积累对于申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河南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2017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折腾式献爱心”折射慈善素养不足
“折腾式献爱心”折射慈善素养不足
“折腾式献爱心”,似已成为爱心形式化的顽症。程式化的履行和道具化的参与,让敬老院、养老院和福利院的老人们身心俱疲,也让爱心背离了初衷,成为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折腾。来的人搞的活动大同小异,搞搞仪式拍拍照片就走人,根本没有考虑到年迈老人们的感受。曾有报道说,一个老人被一群人搀扶过马路,刚被扶过来又被另一群人扶了过去。献爱心的同质化、集中化和形式化形成了“三态叠加”,也让此种运动式的爱心活动,变得肤浅而毫无章法。
老人究竟需要什么,对方能否接受这样的方式,献爱心者并没有调查,也没有征求对方的意愿,只是一种“施舍式”的单方赋予。很多人认为,被帮扶者属于弱势群体,有人相助已属于莫大恩惠,只有主动接受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正是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才使得献爱心也好,搞慈善也罢,突出的只是自己的意愿,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办事,并由此导致了时间、方式的错误,爱心的形式单一而重复,民间慈善的社会效益极为低下。
要么长期无人问津,要么彼此一哄而上,要么短期受惠极多,要么长期弃之不管,社会爱心与公共慈善很难做到精准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也没有一套有效的体系和机制,实现爱心与慈善分配的相对公平。假若,能够有一种分配原则或干预机制,让井喷的爱心被合理使用与配置,不在短期内重复使用形成浪费,而是合理地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群体,那么社会公益、爱心与慈善方能活而不乱、富有生气。
解决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多大的难度。其实,只要献与接、赠与受之间做到有效沟通,并把好关口,那么爱心成折腾的状况就完全可以避免。比如,爱心组织或者个人,要向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提出献爱心的方案和计划之时,应主动与对方联系并征求意见,按照差异化和区分化的原则去提供帮助,就能避免雷同与集中,真正“帮人所帮”而不会沦为折腾。
某种意义上讲,爱心的形式化、集中化所导致的折腾,还是慈善素养不足,整体上过于粗放化所致。欲求精准必须科学,欲要合理应心存敬畏。慈善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素养。只有基于尊重、关爱与呵护,才会注重方法,讲求方式,而少一点个人主观,多一些换位思考。从现状看,从社会整体到个体,都存在相似与相同的短板。而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形式而轻内涵”的公益氛围,也使得慈善文化少了一点人文基因,缺了一点科学要求,先天不足而导致粗放式发展。
物极必反,慈善与爱心在于心,其次才重于行。没有用心考虑和换位思考,就难以真情付出。其结果,不但无以培植爱心,激发善念,而是折腾与伤害,并最终危及道德底线与群体信任,而粗陋的“折腾式”爱心,也会成为社会肤浅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