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7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1.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是感情的语言。当两个国家愿意通过音乐交流,其中或许就含有某种政治善意,即双方想以彼此都能了解、都可接受的音乐语言进行对话。而且.“乐于情通”,音乐往往可以给人带来精神愉悦.从而为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气氛。
这段文字强调音乐是( )。
A.化解文化冲突的有效方法
B.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手段
C.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
D.国家之间进行政治沟通与交流的一种工具
2.孔子尝日∶“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3.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很难单项突进,现在结构调整引起了高度重视,但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尤其是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促进农村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如果市场机制得不到应有的发育,那么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调整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基础,区域化布局和比较优势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
A.市场是农村结构调整的导向
B.市场机制的优势未充分发挥
C.农业市场化改革需要加快进行
D.农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文化冲突”问题,排除A;也没有说音乐是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只是提到如果两国愿意通过音乐交流,则可能“含有某种政治善意”,所以排除B。C和D两个选项相比较.对应题干中的“世界语”、“国家”、“政治善意”、“对话”等字眼,D显然更贴合文意。所以本题答案为D。
2.C【解析】文段中出现了表转折的关联词∶“然而”,由此可知作者主要强调的是“然而”后面的内容,由此排除B。文段只是引用孔子关于生死的语句来引出话题,并不是专门来讨论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是否对中国人了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排除A。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也排除。本题答案为C。
3.C【解析】注意文中的关联词,文段共两句话,第二句是一个“如果……那么”的假设句,显然不是文段的重点,所以本题应重点看第一句。第一句中有两个重要的连词,第一个为转折词“但”,表示作者重点要强调的是后面的内容。而“但”后面的内容中又有一个表强调的词语“尤其”,同样表示作者主要论述的是“尤其”后面的内容。因此,本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就是“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建立全国的统一大市场,促进农村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结合四个选项,可知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