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黑龙江公务员申论热点:“中国制造”何时才能带给我们自豪

2013-07-24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前几天,国内民营汽车企业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在接受采访时,有一段既坦诚又让人心酸的话:“为什么一些官员,一些人不喜欢我们的车,不愿坐我们的汽车,是觉得丢面子,是因为我们没做好。”王传福承认比亚迪在发展的最初阶段,过于重视市场销售,而忽视产品质量。

    比亚迪的教训也许是中国不少企业经历过或者还在经历的——过于看重短期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而忽视品牌建设,阻碍了企业的长远、更大规模的发展,最终走进死胡同或绕更远的路。

    最近,有一项关于2012年各品牌汽车在中国销售的数据:通用中国283.6万辆、大众中国281万辆、丰田中国84万辆、福特中国62.67万辆、北京现代85万辆、东风日产77.3万辆……总数高达上千万辆,这让一个自诩为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的人自豪不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还是宁愿掏更多的钱追逐洋货——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生产力相对落后,可以理解,但经过30多年,我们的生产技术已经大幅提高,媚洋之风依然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确让人费解:一个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的国家,为什么国人不追捧国货?为什么在技术设备已不是主要问题的条件下,中国人生产的自主品牌往往不如贴上洋品牌的产品质量好?如同王传福自己所提出的疑问:比亚迪在为外国企业生产贴牌产品时,质量没有问题,但为什么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质量就上不去?或许是意识造成的,忽视品牌意识造成的。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曾是多么让国人骄傲的符号,如今的一些时候带给我们的却是尴尬。

    在东南亚(如越南、柬埔寨),中国的摩托车因价格优势曾占据半壁江山。但最近几年,有的国家的产品大举反攻,现在,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大街上已经很难看到中国品牌的摩托车了。“车便宜,可能两三年就出毛病。车贵一点,能多骑几年。所以,我们宁愿多花一点钱,买质量好的。”一位越南人的解释,既道出了中国摩托车企业走出国门遇到困境的原因,也为一些外向型企业面临的难题给出了答案。

    与进口都是些技术先进、质量上乘的名牌商品不同,中国过去在出口领域担当主力的是民营企业,以价格优势来赢得市场。一些部门不十分重视对出口的必要引导。时间久了,有的商品必然会影响“中国制造”的声誉。

    去年伦敦奥运会上,国内很多记者报道了大量奥运纪念品是“Made in china”的新闻。但有一件事让我很受刺激——伦敦奥运会两万多名记者在注册签到时会从新闻中心领到一个双肩背包。出于节俭,伦敦奥运发的背包有些简陋,有的记者还没用到闭幕便开了线……

    当有些人还在为中国的产品占领各国小商品市场而欢呼的时候,韩国日本的汽车、电器却让全世界追捧。面对着纪念章、儿童圣诞礼品这些“Made in china”,我感觉,中国制造真应该升级了,形象该变了。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