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北公务员申论:文化建设原创范文

2013-07-24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论对待财富几个错误观念


  ——兼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辩证关系


  什么事真正的财富?如何对待财富?对此,东西方文化都不乏经典论述。中国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西方有“在巨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洒脱。这些经典的财富观都影响至深。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过于高调。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一味的唱高调和唯利是图都不是我们的选择,厘清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关系才是关键。


  ——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获得没有必然的先后关系。


  追求精神财富并不必然以充足的物质为基础。很多人认为经济是基础,物质是基础,先有物质后有精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极端、片面的理解。马克思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恰恰是马克思这个穷光蛋创造巨大精神财富,而那些家产万贯的资本家不过是历史尘埃。很多人追求赚钱,赚更多钱。赚到钱之后呢?


  当今中国不缺钱,但精神财富的缺失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个人、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精神财富的追求和创造要分秒必争了。要引导各种收入状况的人,发动各个行业参与到精神文化的创造中来。要形成全社会良好创造精神财富的良好环境和风气。


  ——精神和物质财富之间没有必然的高低贵贱之分。


  中国文化中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这个传统既体现了对劳动创造财富的尊重,但也不乏迂腐成分。一些人,尤其一些知识分子,看不起追求物质财富的人。商人言必称利,往往受到鄙视和嘲弄。我们现在社会中一些仇富现象,仇恨的往往都是商人。但商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作用很大,司马迁就写过《货殖列传》记载了商人的功绩。


  我们要警惕财富观上的泛道德主义和唯精神论。不能轻视物质财富的作用,要给予创造者以正确评价。还要给人们创造物质财富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为大家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大力弘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优良传统,大力促进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要坚决反对不劳而获和骄奢淫逸的错误财富观。


  ——物质和精神财富之间没有绝对界限,能相互转化。


  有很多人只承认物质财富,认为精神财富是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财富最终都会指向精神。买名车、豪宅,主要不是因为要跑多快,或者人比较胖、需要睡大屋子,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上优越感。其实,人的优越并不必然需要豪宅名车支撑。学问高深,道德高尚,社会认同度高都能使人卓越,积极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对待财富,我们既需要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发扬“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精神,还要大力弘扬我党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作风。努力协调好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使它们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


  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道路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创意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日趋成熟,但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刚起步。在这样的条件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盲目跟风。


  国外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常常通过巨大的投资和商业炒作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远有《泰坦尼克号》、《指环王》,近有《阿凡达》、《2012》……很多人眼红为什么我们就没有那么好的票房呢?我们就不能拍一部《阿不凡达》?这样的心态促使很多人在做产业的时候只注重炒作和投资,场面要大,背景要雄伟,明星要大牌……与此同时我们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内涵,使一些产品成立为单纯的获取感官的刺激,这样的刺激比起国外的很多作品效果有差得多。


  做好文化创意首先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我们的优势除了有良好的文化传统之外就是我们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我们的劣势则是我们缺乏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创意坚持走底蕴深、成本低、贴近百姓生活的路线。这样的路线不仅可以循序渐进的打开文化市场,同时也可以积累资金和技术的经验,为大制作的影片奠定良好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基础。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一味的去和别人比排场,是典型的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的优势比,这种赔本的买卖我们不能做!


  要做好文化创意产业我们还要弄清楚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文化产品和其它产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有文化内涵的,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具有不同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中国人的一些价值观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就存在很大的不同,适合西方人口味的东西中国老百姓不一定喜欢。要打开中国的文化市场,我们首先要对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要对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进行学习。文化创意产品只有扎根在文化传统和习俗中在能够真正的获得百姓的认同,才能最大限度的打开文化创意的市场。以四大名著为例,三国、西游、红楼、水浒,无论拍多少遍都有很多人看。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民族的内在精神气质中了。我们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来拍这些名著,只是希望文化创意作品尽量融入这些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走出一条有符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道路,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繁荣,为文化的多元化增添更绚丽的色彩!


  文化创意的方向在哪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的文化获得很大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文化事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这为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埋下了隐患。


  多元化意味着丰富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混乱,容易使我们迷失方向。一些文化创意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常常通过一些哗众取宠的方式,通过一些反社会的方式来搞“创意”。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男生中出现的一些男扮女装现象,这一现象被社会戏称为“伪娘”。江苏卫视的一个叫《非常诚勿扰》的婚配节目有意无意的地选一些疯狂的拜金主义的人者赤裸裸的地表达他们不健康的、贪婪的、堕落的想法,并且振振有词的地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还有一些网络游戏给玩家设计无穷无尽的陷阱,让很多成年人都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是这样的产业,也许它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那时我们将生活在一个缺乏伦常的无耻社会中。但让人奇怪的是、偏偏是这样的一些文化产品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真正有文化的东西却被边缘化。


  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造就了这种现象?这背后和我们的价值观的混乱有很大关系。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价值失序的时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被摧毁,革命的优良传统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退出历史舞台,对于西方的文化我们学到的更多是一些皮毛和糟粕……我们发展了经济,物质得到了满足,但是我们却丧失了精神家园。我们的相关的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一定要弄清楚: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担负着发展经济的责任,也担负着传承文化,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责任。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一定要以对社会负责、对子孙万代负责的态度加强文化创意的引导,对一些低俗文化产品要坚决进行清除。


  有人会担心加强对文化创意的引导会扼杀文化创意的生命力,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们要看到加强引导不等于遏制创新,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下同样可以衍生出各种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国产动画片《喜羊羊》在影片中选出团结、互助、友爱、宽容这些在一些人看来老掉牙的东西,但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不仅孩子爱看,很多大人也爱看,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一定要坚持健康的文化方向,缺乏了这个方向,这样的产业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点经济效益,但是对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发展则是有害无益的。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们一定坚持正确方向,通过文化产业来培养人格,涵养情操,走出一条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发展经济又提升社会的精神修养,并最终引领世界的潮流!


  读“好”书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有文化却不知道传承和珍惜的民族是悲哀的。读书不仅关系民族的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历史的进退,人类的福祉。一个号称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我们没有理由不读好书。


  读好书的前提是选好书,选准书。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数以亿计,我们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书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书也横行于市。选好书可以减少机会成本,提高读书的效率。


  选好书必须搭建图书推荐平台,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介对好的图书进行推荐。凤凰卫视有一个叫开卷八分钟的节目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这类节目我们可以复制和借鉴。平台只是一个框架、一个中介,单纯靠媒体的力量解决不了问题。需要专家学者放下身段,担负责任,积极主动的支持平台建设,通过写书评,做讲座等方式参与图书推荐。选好书必须靠读者身体力行,要知道什么是好书,必须亲自看一看,必须有直接的阅读经验。对于优秀的图书相互推荐,相互讨论。


  有书不等于会读书,选好了书却束之高阁是很多人都有的经验。如何真正读好书,这是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哲学家休谟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持续读好书的关键。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从选书、买书、看书、背书、写读书笔记等方面下功夫。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温家宝总理曾言:绝大部分的时候晚上睡觉前都要读一点书。良好的外部条件对阅读习惯也很重要。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留下了脚印与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分不开。我国公共图书场馆的建设还很落后,需要在图书馆面积、数量、藏书上多下功夫。


  读书多固然是好事,但是不能因为读书太多,忘记了读书目的是什么。尽管读书有各种目的,但是最终最好的目的应该是——实践。


  清人黄景人有言: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了书不用,或者不知道怎么用的大有人在。用好书是读书的最终目的,我们读书不能仅仅把书作为消遣,不能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人生,改造世界,而不仅仅是玩词弄句。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都强调要将理论用于实践,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都是在强调书的实践意义。对于书上的知识我们一方面要活学活用,另一方面还应该有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通过实践去检验、去调整、去纠正书中理论。


  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干好事,做好人就能够过上好的生活,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延续,民族的兴盛和世界的进步。这个伟大的事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和口号,也需要点滴的积累和不懈的坚持。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