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火灾是文明之恸
当地时间15日下午7时左右,一把熊熊烈焰撩动全世界关注: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1小时后,火势蔓延,教堂塔尖损毁坍塌。
巴黎圣母院建造于1163年到1345年间,正式名称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教堂藏有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是人类历史文化版图中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有多少读者曾因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无数次幻想自己徜徉在圣母院那宏伟的穹顶下?
走过800余年的历史风霜,躲过两次世界大战,而今,在现场巴黎市民焦灼的围观中,圣母院屋顶尖塔在熊熊烈焰中轰然倒塌——如同围观雨果笔下的悲情女子艾思美拉达被当众绞死——悲剧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在巴黎的石板路上,眼泪淌下,圣歌响起,这一刻,全世界对文明的痛惜与哀叹相遇,达到顶峰!
从亚述古城到巴米扬大佛,从巴西国家博物馆到如今的巴黎圣母院,许多人类文明长河中的印记苍白失色,如同一盏盏人类文化的指路明灯渐次熄灭,或长或短的历史遭到重创!人类注视着文明星辰从黑暗的天际陨落,这才惊觉: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也是会褪色甚至死亡的,或毁于一场洗劫,或毁于一颗炮弹,或毁于群体漠视,或如今天的巴黎圣母院一样,一点星火酿成大祸。
随之而凋零失色的,不止是那扇雕花玫瑰玻璃窗与一些文物,还包括人们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凝结的知识结晶、难以割舍的文化归属,以及踯躅前行的探索脚步。数百年艰难积累,几小时灰飞烟灭——虽然通过三维激光测距技术,巴黎圣母院所有的全息三维数据得以保留,但即便按照最保守计算,修复火损部分也需要上百亿欧元资金、至少十年以上时间。而且,能否“如旧”尚难断定,一些珍贵的文物和景象有可能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当我们亲历这段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前瞻性拷问再度回荡在耳边:“时间和人使这些卓绝的艺术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而我们将给出怎样重若千钧的解答?
由此,才终于明白几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肩头所传承的那种沉甸甸的责任:“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不仅是国人的期待,更是全人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