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海南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2013-07-29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3海南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一、综合分析和逻辑判断的思维解题

  本文要讲的是常识判断快速解题技巧:运用综合分析和逻辑判断的思维来解题。也就是,其实很多时候命题人在出错误选项时,这些错误选项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或者说存在某些逻辑或者常识上的错误,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去推出正确答案。

  1.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关于单选题一般并比较简单,只需要掌握各个领域内最基本的常识再加上一些应试技巧,就可以应对单选题,关于应试技巧,硕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给学员讲到,现在分享给大家几个应试技巧,比如,如果在单选题中有两个相反选项,一般情况下,答案必在其中。有两个相似选项就选择最符合题意的就可以了。而对于多选题需要综合掌握理解运用各领域的知识去判断,硕文教师们给学员的应试技巧是多选题当中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不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只要符合党性的,只要是符合逻辑的,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正确的选项。

  2.材料处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表现为给出一段材料,让你谈谈你的看法。例如,请你结合材料,从执法者的角度,简述应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第一段:结合材料点题。比如“根据材料可知,在与内容密切相关的诸多知识点中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点进行点题,其次将该知识点解释明确即可。如果字数要求较多,再做适当扩展。

  第二段:联系实际,加入你自己所讲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三段:总结。“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以及和谐社会为主题”开题,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解决问题。

  3.简答型论述题;直接给出一个简单的题目让考生自己谈谈自己的观点,例如2009年江苏A类论述题“温家宝总理最近多次强调,‘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段:开头点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斩钉截铁地表达了这个理念,“中国信心”正在被国际舆论认为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闪亮点。

  第二段:具体内容;结合马克思主要原理和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为什么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而且层次分明,内容清晰,最好用首先,其次,最后。

  第三段:总结。将前两个部分的内容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总结,无需涉及新知识点。

  4.案例分析题;这类题的特点是给出一个法律案例,让考生分析某个主体的行为和定性。此类题的答题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广大考生参考。

  第一段:先确定考的是哪一部法律,给案例中的行为人所干的事情进行行为定性。

  第二段:结合材料具体详细的分析行为人的行为性质以及体现什么法律制度,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第三段:总结。

  5.公文写作题:应当严格按照党政机关要求的公文格式和注意事项写作。具体请各位考生参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真题讲解思维方法

  例1、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2009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卷第13题)

  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对于有的选项,可以假设其成立来推出其矛盾,如果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都能用于伤口消毒,那为何要将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区分开来,从这一角度可排除A项,再看D项,如果吃馒头可以比葡萄糖水快,那么就不必去滴葡萄糖水,吃馒头亦可,由此可知,此选项必错。再看C项,可知加碘食盐成分不可能仅含碘,由此可知光用淀粉来测是不合理的,由此可知答案为B。

  例2、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201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卷第120题)

  A.提高税率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降低税率 D.缩减财政支出

  这个题目可以观察到AC为矛盾选项,答案往往出在这里,在看看扩大内需,换而言之即刺激消费,那么结合生活常识:在生活中购买物品当然是愿意购买税率更低的商品?由此可得出答案选C。

  例3、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其最短航线为:( )(201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卷第124题)

  A.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B.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

  C.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

  D.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这个题其实抛开地理常识,依靠逻辑判断亦可作答,首先要抓住“最短” 二字,那么从命题人的出题思路上看,应该不是这些线路是否行得通,而是长短之别,所以可大胆推测ABCD应该都是可以走的,是行得通的,只是在长短上有别,肯定了这点,接着再来看,首先从终点往前看,发现ABD都包括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这几个地方,只有C不包括马六甲海峡,常识选项的命题特点,必然是干扰项居多,先排除C项,在此之前已经假设了这些线路应该可以行得通,那么再比较A和D,如果A成立D必定不选,因为如果红海可以直接到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还要经过孟加拉湾?而如果D成立,A也必定不选,因为根据D,从红海可以走,为什么还要从波斯湾去红海呢?可知A和D相互排斥,由此选C。

  例4、下列关于武器装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卷第130题)

  A.核潜艇装备的主要是核武器

  B.“歼十”战斗机是国产飞机

  C.弩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D.AK-47是前苏联研制的一种自动步枪

  这个题目,首先要明确提问:不正确的一项,那么再来看看选项,B项与C项都是讲中国的某一项成就,那么如果命题人要考察B项和C项,这个题目自然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是某个名次(如第一名)或者数字类的选项,可能在数字上面出考点,可是在这里只是一个判断性的选项,从这命题意义来看,肯定不是B或者C,那么只剩下A和D,而比较D的苏联研制步枪而言,A项显然更重要,根据上篇所讲的方法:根据重要程度、热点选答案,可得答案为A。

  例5、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 )(2010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卷第131题)

  A.合作 B.繁荣 C.友爱 D.和谐

  这道题我们可将其作为一道选词填空题来做,之所以这样说,是源于选词填空与法律政策拥有一个绝对的共同点:逻辑严密,国家的法律、政策是经过领导层多人多次研讨决定的,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例如法律上出现任何层面的重叠,可能造成冲突,便会违背:“有法可依”的原则,而如果法律出现任何层面的空白,仍然会使人们在遭遇某个事件后,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这些都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也决定了法律、政策必然是字斟句酌,其措辞必然要反复推敲,词与词之间的内涵不可出现重叠。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再来看这一道题,我们将自己放在政策制定人的角度上来考虑,首先A项合作与前面的“互助”很明显是有词义上的交叉的,而繁荣修饰民族关系是不合适的,再看C项“友爱”其实范围很广,可以涵盖团结、互助这些内容,那么由此ABC项都可以排除,只有D项“和谐”与前面的词义没有重叠,这四个词语是从不同角度、层面来阐述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我们希望大家通过以上几道题,能够学会运用逻辑推理与综合分析的方法来解题,其实常识判断也不一定是无法则可循的,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有既定规则的社会体系,就必然存在其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大家善于观察、思考,会发现,从很多角度都可以巧妙地来帮助我们解答常识判断的题目。


海南硕文教育交流学习平台 海南硕文官方网站 海南硕文新浪微博 海南硕文腾讯微博 海南硕文QQ交流群 硕文教育公考论坛 海南硕文新浪博客 海南硕文人人主页 微信号hainanht2012 硕文教育YY8608频道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海南人事考试网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