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3国考面试备考真题——综合分析之现象类(十八)
1、 近年来,“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报道屡见报端,谈谈你是怎么看待“诚信缺失现象”的?(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解析】
近来,“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碰瓷”、“18位路人对小悦悦的冷漠,见死不救”,这一件件让人心寒的事件出现后,大家都在不断地谴责这些人的冷漠和无情。而谴责过后,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这一起起事件背后的根源,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缺失,而这种信任的缺失是有一定社会根源的。
“南京彭宇案、解放军救老人反遭诬赖”等事件发生后,人们出现了不再信任他人,为了明哲保身,开始置身事外的做法。其实无论是前因还是后果,最终的根源是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这种诚信缺失现象还存在于商业领域、学术领域,甚至于司法领域。这种现象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更可怕的是诚信缺失现象造成人性冷漠的无限蔓延和道德滑坡,最终导致一起起悲剧的产生。而这些都足以警示我们,重建社会诚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我认为,要找回缺失的诚信,建立诚信社会,绝非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能够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各个主体、各个要素的共同努力。
首先,对于诚信社会的建设,政府是起到主导作用的。各级人民政府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构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二是加强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三是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全面建设。
其次,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应该树立诚信为本正确理念,做到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企业要遵纪守法,合法经营,重合同守信用,共建商务诚信;司法部门要做到客观公正,以百姓利益为第一位,构建司法公信。
再次,社会公信则最终是由“你、我、他”共同构建!我们每个人都要反躬自身,心存爱心,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决不能不能因为一些人的不诚信行为而影响到自身对正确行为的认知力。
况且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是有很多道德模范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小悦悦事件中的“拾荒阿婆”;长江大学勇救落水少年而献出生命的3名大学生;为救落水孩童献出宝贵生命的“最美爷爷”占祖亿;火灾中奋不顾身救出两位老人的“最美姑娘”叶霄雯;再到“7·23”动车事故发生后奔忙在救人现场和献血路上的温州市民,他们是社会中平凡却善良的大多数,他们的善举告诉我们人间自有亲情在,也鼓舞着我们要坚守向善、乐善、行善的人性美德,要坚守做人之本——诚信。
总之,要立人,先立信,诚信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将“诚信”践行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诚信社会的建设将不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现实。
2、 据报道,某部门启动了“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将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对此你怎么看?(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解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顺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当下“不孝”之举却屡见报端,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小孝子”活动的启动,可以说是应时而生。
小孝子培养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其出发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实际效果恐怕未必尽如人意。
一方面,小孝子活动的确有着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第一,百善孝为先,孝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一条纽带,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否认,当下确实存在一些子女不孝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说,培养儿童孝顺、感恩的活动很有必要,其最大的现实意义不是培养出多少名“标准孝子”,而是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向广大青少年灌输孝的意识,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思想美德,带动更多人的有孝心、有孝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
第二,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素养,必将影响将来的人生轨迹。“孝为德之本”,教孩子孝敬父母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该工程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道德精华的熏染,用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培养他们的传统心性,对德育发展是一个积极推进。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提倡对孩子进行孝心培养的初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涉及到“孝心能否量化培养”、“应在什么阶段培养”以及“如何衡量孝心”等具体问题,却又需要更深层、更系统的考量。
第一,孝道没有统一的可量化的评定标准。用统一标准要求孝子,既不合实际,也背离科学,“孝”有许多统一的标志与行为指征,以一个“中华小孝子”的名号来涵盖孝道显然过于武断。
第二,孝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孝”乃发自内心,表于言行的一种品德,其多半得自于儿童对社会的认知,以及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如果说存在“培养”这种“方法”的话,也是一个漫长的示范与模拟的互动过程,是长期教化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批量生产”。因此,仅靠办学习班进行短期培养,是完全不够的。
第三,孝道的保持和增强需要长期的努力。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些实际问题更是“孝子培养工程”所解决不了的。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孝道”呢?
首先,孝道的培养针对的是人们灵魂的锻造和升华,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才能让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得到升华、得到引领。
其次,在孩子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要想培养孩子的孝心,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身教重于言教”。要把孝心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只有在孩子有了切身体验时,才能体会父母付出的辛苦,从而知道体谅父母,尽自己的能力帮父母,为父母分忧解愁。
总之,道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孝子更不可能批量生产。只有通过社会方方面面一起行动,才能真正构建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氛围,才能真正培养出父母膝下知冷知热的儿女,才能真正找回“孝”文化。
3、 某社区兴起一种服务银行,志愿者在该银行拥有账户,为他人服务了多长时间,就可以获得他人相应的服务时长,对此你有何看法?(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解析】
建立“时间银行”制度,进行志愿服务储蓄,是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这项措施不仅能够对志愿行为进行认证,还能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有利于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该“银行”的开设,在探索社会管理、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和改善社会氛围层面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一,“时间银行”采取时间储蓄的方式,让年轻人、中年人以及老年人自愿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为他人伸出援手。同时,志愿者遇到困难,也能享受别人提供的服务。这样做可以激发广大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让居民自愿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激励居民积累“道德资产”,营造一个“互惠互助、邻里真情”的社会氛围。
第二,“时间银行”对促进居民和谐、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不少社区居民关系冷漠,对社会管理和社会公益缺少关注。“时间银行”作为一种载体和纽带,可以将居民的心拉近,也是改变现代社会人们互不往来现象的一剂良药,使社会真正成为一个大家庭。
第三,“时间银行”重在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打破单方面志愿者的施舍和赠与,提倡资源互补,变成双方互换。
第四,以时间为储蓄载体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是无价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最实在的财富。在时间银行里,完成一件事是工作的内容。无论你身处何种地位、从事哪种职业,劳动价值是对等的。无论有没有工作能力或条件,只要愿意帮助别人,每个人都可以存储服务时间。
当然,“时间银行”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第一,建立起一个对志愿服务劳动的统一的认证和评估机制,由相关部门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记录与认定,以此作为对志愿者评价认证和激励表彰的主要依据。
第二,将“时间银行”的可操作章程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志愿组织之间实现存储记录的对接,以便较大范围内的统一的对志愿服务进行查询和调配,使得志愿服务时间能够“通存通兑”。
总之,“时间银行”是志愿者管理上的一次有益尝试,只要我们能够主动借鉴经验,积极探索,相信我国的志愿者道路也一定会走得更加宽广。
硕文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ww.chinagwyw.org/)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海南人事考试网